前不久,不少媒体报道称,北京猫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而理由是“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猫眼方面给出的回应是去年年初一次优惠观影活动中,有其中一家合作机构合约到期,但在宣传页面中没有及时删除,导致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
因为失误被罚了二十万,对于猫眼而言罚钱倒是其次,主要是“虚假宣传”这一罚款原因可能给外界传达出一种不太好的品牌形象。而近段时间,本应热闹非凡的春节在线电影票务市场,也因疫情的出现变得一片萧条。
对于猫眼而言,进入新的一年以来,不管是自身的还是行业性的,烦心事似乎是有些多了点。
流年不利:屡因违规遭罚,舆论质疑云云
据企查查检索显示的信息来看,猫眼在去年也有过两次行政处罚。然而据一些媒体报道,年,猫眼公司其实有3起行政处罚记录,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先后分别罚款7万,3万,7万元。理由分别是未向消费者明示演出最低时长及演出最低曲目数量,涉嫌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出售演出门票的违法行为以及涉嫌存在擅自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
在加上今年被工商局罚的二十万,不得不说,猫眼遭受行政处罚频的次数似乎是有些多了点。
事实上,不只是违规,在舆论方面,从去年到现在,关于猫眼业务和服务方面的质疑其实时不时会冒出些。
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有关年十一假期的一份报告,根据《“十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在线票务类的舆情高峰事件是“猫眼单方面退票”。相关负面舆情信息还包括在线票务存在客服电话打不通、订单无故被取消等问题。
年10月,中国网曾报道过有用户在参加完“猫眼电影”的拉新活动后遭遇“奖金无法提现”的问题,质疑平台存在虚假宣传、有意欺骗消费者的问题。猫眼方面解释失败主要是平台服务器近期正在系统维护。既然服务器需要维护,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声明?如果猫眼提前做声明了,为何还有这么多质疑其虚假宣传的人?是没传达到位还是其它原因?
从过去几次行政处罚和相关舆论质疑,再到前不久的20万罚款,猫眼似乎总是因为管理疏忽、服务不到位之类的原因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也要警惕量变质变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猫眼作为线上服务平台,服务水平用户体验决定了它的品牌形象。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小问题”、“小疏忽”,给猫眼带来了一次次有关部门的罚款以及舆论上的质疑,这真的需要猫眼注意一下了。
不得不说,猫眼面对一些质疑和处罚能够给出疏忽、系统问题等理由,也会主动道歉。只不过对于猫眼而言曾经在数据宣传上被外界质疑。
年,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显示当年7月票房市场总收入为54.9亿元,其中电商票务占据46%的份额,约为25.3亿元。按照猫眼电影公布的22亿元交易额(7月单月),这意味着猫眼电影占据了电商票务市场的87%的市场份额。这一数据一经曝出,在当时似乎也引起了不少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