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两水起新城,庙会值千金探索乡村

来源:演出 时间:2022/10/17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499588.html

庙会文化是我国民族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极其复杂、古老而又新鲜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充分反映了农民群众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它世代延续、传承和发展,历久不衰,屡禁不止。庙会文化内涵体现的是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宗教信仰,最本质的是祈求生命和健康,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是“倡孝扬善、祛灾避凶。”

民间的庙会有自己的核心特征,即在经济技术方面是百货交易;在社会组织方面是“社”或“会”;在意识形成方面是礼神娱神。这便是我国庙会能够长期传承的经济基础和民俗惯制。

庙会是把寺庙的节日变成了地方性的节日,把宗教的节日变成了世俗的节日。所以,那些独特的地方性求神活动、非宗教性的娱乐休息活动及集市活动才得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庙会。因此,与其说庙会是宗教活动倒不如说庙会是地方性民众节日活动,更能准确地反映庙会的本质属性。所以说准确地讲这种多内涵型庙会可称为节日型庙会。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这一天,就有一个定期的重要庙会活动——“三月八”。这里的“三月八”是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圣诞祭祀武都两水镇前村东岳庙“泰山爷(东岳大帝、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的庙会活动。

这样隆重盛大的庙会,既是汇集民族风物和民间文艺的一种形式,又是古代传统市集的一种形式。庙会期间,商贾云集,生意十分红火。香客戏客人潮如涌,热闹非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赋于她新的内涵,使得庙会这一古老形式正焕发新的活力,演变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内容。

随着陇南市内及周边地区景点增多,旅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游客分流现象明显,使得武都区两水镇昔日外客若市的景象难觅。为了保护庙会文化作为武都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武都两水镇举办庙会这一传统又新鲜的活动,全面展示武都两水风土人情的同时,引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塑造“陇文化庙会”的旅游品牌,每年一届,这样,不但可以保护和促进武都陇文化的发展,而且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开拓旅游新市场,拉动当地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为大山深处陇上江南的繁荣作贡献。两水“泰山宫”庙会,有“览民俗风情,祈国泰民安”之意,它很好地体现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魅力——喜迎建党百年,祈福国泰民安,戮力乡村振兴,传承地方特色,宣扬绿水青山,印证初心不改。

这种形式,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融合”。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在当地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又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它是传统民俗中一种地方性的文化标志。

这种形式,起到了当地居民凝聚力和乡土意识,联络感情;教化民众,规范社会;娱乐身心,调节情绪,繁荣民族民间艺术;促进商贸,繁荣市场;文化传承,精神依托等作用。

通过了解,武都两水镇“三月八”祭祀的“泰山爷”就是东岳大帝,关于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来历,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太昊说。道经《洞渊集》云:“太昊为青帝,治东岱,主万物发生。”《枕中记》亦云:“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氏为赤帝,治衡霍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

二是金虹氏说。《神异经》称:“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也。”《东岳大帝本纪》、《历代神仙通鉴》亦持此说。

三是盘古化身说。《述异记》言:“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五运历年记》也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四是上清真人说。《文献通考·郊社》中说:“五岳皆有洞府,上清真人降任其职。”

五是山图公子说。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天地宫府图》列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三十六小洞天,第二东岳泰山洞。周围一千里,名“蓬玄洞天”,由山图公子治理。

六是天帝之孙说。《孝经援神契》谓:“泰山,一曰天孙,言天帝之孙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也说,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

七是黄飞虎说。明·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中人物——黄飞虎,商镇国武成王。为雪商纣王调戏并逼死其夫人之耻辱,黄飞虎经过了五关,他亲率一千家将,偕同二弟、三子、四友投降姜尚讨伐纣王,被封开国武成王,与姜子牙率兵直逼朝歌,后被商朝大将张奎杀死。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事毕,奉玉虚宫元始天尊之命,敕封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是为“封神榜”。封神榜上,黄飞虎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职,为五岳正神之首,另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

从两水镇当地流传的“泰山爷”来源是黄飞虎说法,同时两水镇前村的泰山庙中亦有黄飞虎及其妻子的塑像。

两水镇“三月八”祭祀“泰山爷”是道教神灵崇拜的具体体现,祭祀活动是庙会的文化渊源。所以说,社祭是庙会产生的主要渊源。“泰山宫”庙会设立之初的目的是通过祭拜东岳大帝、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历史的演变和人们思想意识的逐步解放和提高,人们意识到,这种庙会活动之所以得以传承,一则是人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二来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三是想利用这种机会,促进商业贸易活动,丰富人们的娱乐活动,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交流。

所以说伴随着庙会的开展,出现了一大批由群众自发的各种表演性活动,比如开三轮,骑马,抬“老爷”等等,同时出现了物物交换、等值金钱交换的商品贸易交流活动。人们通过逛庙会,一则上香祈福,再则就是买卖商品,各求所需。

武都两水“三月八”东岳庙会的重要活动是两水镇范围内最隆重的庙会,由当地的道教信徒举行道教斋醮科仪。“三月八”聚会的“老爷”主要有泰山爷(东岳大帝)、周将军(周纪)、竹塔大爷、老太太(九天圣母)、二郎爷(二郎神)、祖师爷(真武大帝)等,在三月二十八的前三天,民众就把两水镇前后二村的主要“神”,迎请在一起,举行为期三天的道教斋醮科仪。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犹如演出一场折子戏,俗称“做道场”,也就是法事。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通过建坛、设置用品、涌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两水“三月八”东岳庙会,每年在农历三月二十五至二十八定期举行,前两天主要在前村泰山宫内进行祭祀活动,第三天把“老爷”抬出庙外游行,称为“降老爷”大赛,这种赛事是当地人敬祀神灵、愉悦身心的产物,将“老爷”抬出庙门在全镇有规划的道路游行以祈福消灾。“三月八”期间,庙会与“降老爷”大赛由公推“头人”组织,以庙产收入及向辖内商户、附近居民、公众募集资金作为庙会活动经费。各村组织人马,定岗分工。在“三月八”的当天,由两水镇民众把聚会到一起的“老爷”抬出庙外,沿着两水镇的有规划的交通要道游行以祈福消灾,队伍所经村社,沿路居民商户纷纷口供福礼,点烛焚香,燃放鞭炮,专人恭迎。

期间还有马队随行,又称“跑赛”,是“三月八”东岳庙会重要的一项活动。它由锣鼓队在队前引路,乘马人按历史戏剧故事扮演成各个角色,列队成行,在整个全镇范围内于农历廿五、廿六、廿八游行三天,最后一天与聚会的“降老爷”同行。“跑赛”,表演者必须懂戏的内容,会骑马,根据剧中人物,穿戴传统戏剧服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骑在马上,待到表演时,表演者双脚踩蹬,立于马上,手持刀、矛、剑、戟等道具。“跑赛”的马,要对鞍辔进行装饰,在马头上挂红,在马额上扎饰“圆镜”,而骑在马背上由人扮演的角色脸谱,按戏剧故事人物脸谱化妆,俗称“搭脸”,然后手拿所扮演角色人物该拿的兵器,穿上剧装,骑在马上游行。“跑赛”活动,地方特色浓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给农村增添无限欢乐的景气。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在“跑赛”的同时,把摩托车、小轿车也扎上大红花、彩旗,与马一起来“跑”。

如今“三月八”传统庙会,已演变成两水镇及周边群众参与乡村振兴与地方特色文化高度融合的一年一度的“休闲购物节”。“三月八”当天,本就热闹的集市显得格外拥挤,摊位按个儿摆在两水镇前村至后坝国道的主要街边。现场能看到,“窄道”之上,商家云集,服装、五金、日用百货等,应有尽有,供人们尽情挑选;那些流动商户把各地风味小吃、特色制品、大宗商品摆满了摊位,等待人们挑选。那种“卖”,那种“买”,让你怀疑人生让你狂,你在马路上能切身感受到庙会的底气氛围,一种“舍得”花钱,各种买卖让你辣眼宠耳。

两水庙会隆重又特色!

它伴之有多种地方特色文化、商业活动。在庙会期间,当地村村划分,人人参与,抬着“老爷”走村串户,虽人数众多,却秩序井然。它保留了大量民间传统文化内容,比如宗教信仰、古老的祭祀礼仪等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艺术形式,在这项活动中使得区域内的“文化自信”通过当地人体现的魅力四射。

喜迎建党一百周年,努力做到文化自信。

我们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文化的理性审视。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做到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通过不同形式的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让地域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能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多么永恒。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与地方特色文化的高度融合

武都两水镇年的“三月八”东岳庙会,充分显示了甘肃武都两水镇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展现了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念,更因独特的人文魅力,让庙会隆重、喜庆了很久很久而一直被群众所喜爱。这不仅有利于民间文艺、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有助于乡村振兴与地方特色文化的高度融合,为巩固脱贫成果,创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这种形式的庙会融宗教、艺术、民俗、经贸和游乐等活动为一体,它不仅体现地方人们乐观、积极和务实的民族性格,而且对促进商品流通、缩小城乡差距、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等有重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5.9

关键词:庙会两水地域特色文化

整理:梦扬之星

作者/来源:梦扬之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