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8日,渭南电视台人物栏目,对周菊敏同志作了专题釆访。
在场同志非常惊讶,这位寒门出身的蒲城县城关镇周家塬村农民,虽然巳67岁了,但对半个多世纪前辍学的那一幕仍记忆犹新。“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因父亲去世,姊妹多,家贫穷而念不成书了,次后的几十年里,不管走到哪里,干什么事,这都是一块心病,因此,读书就成了自已终生追求的一个梦想。”
记者仿佛看到,在那个小院里,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迷茫、无助、绝望的眼神和拉着妈妈的衣襟,跺着两只脚,使劲哭喊着“我要上学!我要念书!”令人揪心的场景。
年,周菊敏报名上了老年大学(诗词班),同年加入了诗词曲联学会。“当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时,暗暗自喜:我大半辈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又能读书了!”
是呀,她太渴望知识了。菊敏上学,既不是为了装璜门面,也不是为了贴金。飞速发展的社会证明,没文化是不行的。再者,诗词曲联学会虽说是社团组织,但也是文人扎堆的地方。这一点,她加入学会前就了解得清清楚楚。于是,她卯足了劲地学,除了在课堂听老师讲解外,放学后,利用晨练间隙,主动向有文化的人讨教。一有空,还总要骑个车子,到老师家里登门拜访。已故的郭忠孝、苏阿刚、韦英俊等都指导过她。
不耻下问是人们对菊敏同志的共同印象,而打破砂锅纹(问)到底才是她的学习态度。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什么意思,如何运用,她都要弄清。难怪曾和她同桌的闫继续老人形象比喻:她学习真下功夫,恨不得把书夲揉碎吞到肚子里。
她是个实在人,不搞花拳秀腿那一套。把学到的知识全部用到笔尖上。只要是正能量的东西,灵感來了,拿起笔就写。诗、词、曲、联,快板,小品,散文,歌词也填,一起上学的同志说,她不但爱写,而且也会写。事实证明:像快板“扬虎城借债”、“结婚”等,还真象模象样,个别对联还获了奖,这也为她以后出版《百联话蒲城》积累了素材,给写作也鉴定了更加坚实地基础。难怪老年大学校长武葆同志每次讲话,总拿菊敏同志做学习的榜样,树励志的标杆,当成材的典型。
年4月,她的《黄土情》出版了。
一个半文盲竞能写书?捲锄把出身的农民也敢出书?!上了两天老年大学就会写书!置疑,讥刺,挖苦,打击,嘲笑,接踵而來。
菊敏是个不信邪的人,认准了道,头也不回,只管朝前走,向既定的目标阔步进发。不久,她被推选为诗词学会城南分会会长。“请进來走出去”,实地采访,开会“五声:歌声,笑声,掌声等”法,就是她首倡的。前者是为了提高会员的写作水平,后者是提高活跃开会学习的兴趣和氛围。把一个小分会的工作搞的有声有色。久而久之,她得到同行们的认可,领导的肯定,还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慢慢地成熟了。
年4月,就在出书的同时,她挑起了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会长的担子。舞台更大了,标准更高了,费任也更重了,辩正地看,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上任伊始,她首先宣布:任内出好《中国对联集成·陕西卷·蒲城分卷》、《中华散曲大全·陕西卷·蒲城分卷》、《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蒲城分卷》、《尧洛雅韵》四本书。
真是精尻子撵狼哩——胆大;就不知道长虫是冰的;显能哩;牛吹死了……说啥的都有。个别老同志处于对学会负责,和对菊敏本人的爱护,耽心碌轴掀到半坡咋办?也提出了自己的中肯意见。
事在人为,她就认准这四个字。先举行了《中国对联集成·陕西卷·蒲城分卷》的启动仪式,成立了编委会。然后,各执其事,各负其责,她任主编,负总责。
这本书分上、下卷,收集范围广,时间跨度也大,资金困难,诸如此类问题多的是。她是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硬“汉子”。她和学会另一个主要领导筹集资金,为了向一个企业拉赞助,八月份的大热天,没吃没喝,在一个领导家门口等了近十个钟头,终于等住人。这位领导十分感动,答应赞助。并说,象你这样为文化事业而拼命的人,再困难也要支助。听说有个叫武清义的老人,家里藏有一百多年前的几副古联,三伏天,坐车到甜水井镇,又步行到甘泉坊找人。老人把对联交到菊敏手里,哽咽道:“我以为这东西都没人要,现在终于找到归宿,我也就放心了”。
经过大家近两年的辛勤工作,《中国对联集成·陕西卷·届城分卷》,于年8月和大家見面了。速度、内容、印刷、质量均得到一致好评。菊敏捧着这部书眼眶却湿润了。是呀,这夲“巨著”浸透了她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只有她知道。
菊敏同志惜时如金,始终有紧迫感。她为学会操心的同时,也没有忘掉自己的事。她抽空上尧山,下河川,看名胜,访轶闻,忙忙碌碌搜集、编写,整理她的第二夲书稿。经过长时间地筹划,准备,终于在年12月《百联话蒲城》出版了,并在文化馆举行了有县政府、文化局领导,和约数百人参加的发行仪式。
《百联话蒲城》与《黄土情》相比,它的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加上省内外多名书法家的墨宝增色,内容更集中,设计更巧妙,编排更规范,印刷更精美,趣味更浓厚,可读性更强了。贺诗、贺联、贺词铺天盖地。中国楹联学会贺信褒扬她“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贡献”;河南诗词学会会长,出版社副编辐说这是“一夲特色独具的爱国主义地方教材”;任县锋同志对这夲书作了高度概括,联曰:百副对联书写古今景象;满腔热情叙说故事蒲城。鄙人也由哀地赞叹:妙对千年有,斯人百代无。
几年功夫,她出了三本书,都是为宣传蒲城,弘扬传统文化。她太费心了,太辛苦了,也太累了,不易呀!同年9月,她被渭南市楹联学会任命为副会长。
担任会长后,《尧洛雅韵》她最在心,因为,这是几百名会员两年來的精心创作,虽说是作品,也是血汗,这也是她任会长的首夲刊物,必须办好这件事。就在交付印刷的前一天,她突然给西安厂子打电话,暂停开机,说晚上再看一遍清样。果不其然,一大早,说发现一个叫王忠玉的老会员没见投稿,立即给本人打电话让抓紧时间补投。
年元旦,第七集《尧洛雅韵》摆放在每个会员的面前。这位会员翻开书,看着自己的作品,激动地说:“多亏会长细心,不然这夲书中就没我的名字和作品。我80多岁的人,风烛残年,想写机会都不多了。”
这一年,周菊敏得到了陕西老年诗词学会暨太白诗社颁发的“秦风伏秀工作者”荣誉称号;也捧回了陕西电子科技大学颁发的短训《结业证书》;还拿了“迎十九大,颂新渭南”全国征联大赛二等奖。
为打造中国楹联文化县作前期准备,她启动了“美丽蒲城海内外征联”工作。发启示,搞宣传,收稿件,评对联。金秋十月,召开了颁奖大会。接着又查地址,发奖金,寄证书,又忙乎扫尾工作,生怕每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总是把细微之处与一个大县的声誉挂起钩来,站在文化事业的高度來对待每一样事。
菊敏认为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作为诗词曲联学会,就要当主力军,急先锋。一味地喊口号,靠县委和政府是万万使不得的。她说,打铁先要夲身硬,把会员的撰联水平提高,基础夯实是重中之重。于是,组织了精干的“同题对联小组”,围绕蒲城的人文名胜,一月一题,让多名会员都动笔,练习创作。作品让外县名家点评,搞了10期,创作出余副对联作品,不但提高了大家的撰联水平,也宣传了蒲城的人文景观,还让大家增加了历史常识。
会员在扎扎实实地搞创作,而她和常务会长骑自行车到处跑。城南小广场立对联牌子合适,迎宾路挂灯箱最醒目,广场多少面积,电杆多少个,她数的很细,记的也很准,为给上级打报告提供数据,为楹联文化县硬件设施提建议。
菊敏同志心不闲,脑子也转速高,为了加强会员的写作实力,把《联律通则》印发每个人,还定期让姜金旺、赵拴柱、李向前等老师给大家讲课,把楹联大家解维汉从西安请来,举办专场讲座。
少图虚名,多干实事,学会五年來,印了22期《尧洛风韵》报纸,发放了0多份,那一期报纸不耗费她的精力。从组稿、排版、校对、再到发行,这每一个大环节,都要过问,有时甚至连标点符号这样的小细节也不放过。她是这么认为的,一张小报差错百出,群众问咱是干啥吃的?挨骂是小事,退一步讲,报低是学会的窗口,是咱们的脸面,那有不顾脸面的?!往大的再说,报纸也是文化,这么严肃的事,怎么能当做儿戏?当报纸主编,不是光挂个名,要负主要责任呀!她想的多具体,多么重要。“七一”、“国庆”搞了10次诗朗颂,文艺汇演,每次都非常重视。从内容审察到节目挑选,从参加人员到灯光导剧,从先后顺序到节目串辞,从演员服装到舞台攝影等,她没有不操心的,有时因演出后合影因指揮调整站位,最后忙的连自己的位子都没留下。学会每年都要搞下乡写春联活动,复印对联,联系单位,选择场地,物色人员,准备纸墨,连喝水的事都落实到位,忙來忙去,最后还要收拾卫生,统计数字,等都忙完了,她才准备自已过年的事。
油不会白熬,心不会白费。这几年,毫不夸张地说,会员的创作水平从“平原”发展为“丘陵”,由“丘陵”显出了“高山”,“群山”中又凸兀“峻岭”。《对联中国》蒲城获得佳作奖,年至年几乎是连年培增,去年,继赵拴柱同志之后,又出现了唐建民和张继虎两名“最佳作”奇迹。所谓奇迹,就是说在全省范围也是屈指可数。会员获得全国征诗、征联、征曲的等级奖近70个。
宜末雨而绸谬,毋临渴而掘井。朱伯庐的这句格言,菊敏不但理解地透沏,而且运用的到位。如果说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和对电脑的初步掌握,是她为写书和出书打基础,那么对书本各部位的研究和对电脑更深层次的探索,就是为她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出版一夲书全过程可谓工绪繁杂,收稿,排版,修改等等,她都在学中干,干中学。几年下來,她把基夲东西学会后,就连什么叫书脊、书根、书顶、书冠、书舌等等,凡书的各个部位名称,她大多都能叫上來,连印刷厂的人都乍舌。电脑是她的“师友”,几乎五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敲键盘,什么下截、截图、复制、粘贴、字体转換基夲都挡不住手。学会编书过程中,她“打开窗子说亮话”:谁有事弄不成,把稿子发到我邮箱。底气多么足,艺高人胆大啊!菊敏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她说,想当甩手掌柜的不行。她还有个最大的本事,就是组织指挥能力非常强。学会一位同志笑着说:“一个半文盲领着一群高中、初中的校长,教育专干、片长,个个还顺顺当当,啥原因?”就是这个原因。谁能做粱?谁能做檩?谁能做橡?她都了如指掌。不会大材小用,也不会人小挑重担,基夲能量力而行,量材使用。做到人人心情舒畅,个个干劲十足。当然,尊敬、器重、照顾、关怀也在其中。譬如,每年看望慰问卸任的老会长、老顾问。定期不定期地向老同志通报工作,征求意见或建议。力求让他们感到温暧,有存在感,是学会的一员。
去年3月,她又启动了《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蒲城分卷》编纂工作,这是岂今为止,学会乃至县上又一个浩繁的文化工程。任务坚巨,为了出好这一夲书,会员庆祝建国70周年暨第八集《尧洛雅韵》发行大会的激动心情还未平静,她又组织召开了《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蒲城分卷》编纂工作座谈会,邀请了文化局领导和十几位资深学者,围绕出好这本书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各抒己見。她把困难尽可能想具体一些,把环节尽可能涉及细一些,把措施尽可能想周全一些,把力量尽可能动员足一些。
《百联话蒲城》发行后,尽管反响不错,但她仍不满意,省外多名书法家个别的字没拍好,个别对联内容对故事阐释不十分确切,还有个别景观没包括进去……她反复修改,尽力完善。在不影响学会工作的情况下,疫情前,再版也完成了。
学会工作成绩有目共睹,连年被省、市楹联学会评为“先进集体”,周菊敏也获得了“先进个人”、“突出贡献”等殊荣。年12月18日,中国楹联学会还给她颁发了“全国楹联教育优秀工作者学会负责人”奖。
学会工作被省、市领导认可了,她的工作也被中国楹联学会肯定了。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來。她说,事还多着哩,《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蒲城分卷》正组稿,还有校对、印刷等一大堆工作,资金至今还没着落,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正在进行,第九集《尧洛雅韵》工作又要开始了……一个接一个,哪一件工作不做能行?哪一件事不重要?哪一件事是小事?
说得多好!都是关于发展蒲城文化事业的大事,哪一件都要做,哪一件都重要。但哪一件都要她想,都要她领着大家干。
年4月18日,迎來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为了搞好纪念工作,她搜集资料,制作光盘,设计画册,制作展板。
把学会二十年來的工作捋一捋,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干什么,都干了些什么。
她说,这些年自已损失太多了,创作少了,参赛少了,成绩少了。我说:“多人创作,近百人参赛,得了那么多奖,都有你的份。”
“我们在学习中走向未来。”这是她日记中摘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格言,也是她自己的人生写照。十四亿华夏儿女在奋力实现着中国梦,而周菊敏同志也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
韩理定,年生,蒲城县奉先街道人。陕西省楹联学会理事,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常委副会长,渭南市楹联学会授予秦东联坛十强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