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鲁网
鲁网6月24日讯五年来,山东文化和旅游战线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总体工作走在前列,单项工作勇争第一,规定动作做到最佳,自选动作体现特色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回眸发展看蝶变,让我们数说文旅这五年。
产业发展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市7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集聚区6个,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4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年,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8.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万亿元。其中,年接待游客9.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1亿元,实现“万亿产业”的历史性突破。
创新举办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达6.26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超29.54亿元,间接带动消费达.19亿元。
成功举办两届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开展系列活动余场次。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个。
培育壮大精品旅游产业集群13个,文化创意产业集群7个。
年以来,个文旅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
争取中央和省级旅游发展资金18.3亿元,文旅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得到保障,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资源开发
全省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40个,其中,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1个,全省规模化发展旅游的村庄多个。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首个省份发布《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导则》。创新推出“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乡村旅游品牌。
全省A级旅游景区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5A级旅游景区13家,4A级旅游景区家。
编制“十四五”时期1个总规划、8个子规划以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等4个中长期规划。
全省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达45家,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家。
全省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9个,其中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
保护传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处。全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处,数量居全国第一。
93个县列入第二批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项,省级名录项。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8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名。
实施考古发掘项目个,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6项,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23项。
全省A级红色旅游景区家,全省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家。
聚焦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示范区核心区各类文化单位超过家,旅游、培训、会展、演艺、文创、古建等产业快速发展并初具规模。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29.4亿元,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3.5亿元,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艺术创作
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2个、“文华大奖”1个、“群星奖”2个、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入选剧目1个。年,民族歌剧《沂蒙山》创造了“白玉兰奖”评奖史上一个剧目囊括三个主要奖项的最好纪录。
在全国率先实施“戏曲名家工作室”制度,目前已实施两届。
全省美术事业提质增效,首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荣获2金1银2铜。
创作大型剧目余部、小型作品余件。推出现实题材、重大革命题材和历史题材大型剧目余部。
余部剧(节)目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创作扶持或全国性展演,余个项目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扶持。
创新实施的全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项目扶持计划,连续5年累计扶持46部作品余位青年创作人才。
累计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和创作采风余次、参加人数余人次。
公共服务
全省备案博物馆家。山东省博物馆总量、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国家二级博物馆数量、国家三级博物馆数量、革命纪念类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十三五期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8万座,数量居全国第一。在百度电子地图标注旅游厕所1.2万座,数量全国第一。
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个,文化馆个,美术馆57家。
全省个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个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或综合性文化活动室。
全省建成城市、乡村书房多家,建筑面积合计10.68万㎡。
开展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演出服务50万场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争取中央和省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资金投入19.3亿元,实现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对公众免费开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智慧文旅
“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上线运行,具备预订、直播、全景VR等26项功能,覆盖景区家,酒店家,文博场馆家,真正让游客“一机在手、畅游山东”。
“山东公共文化云”已覆盖全省16个市、个县(市、区),累计发布各类资源2.5万余条,实现全省各级文化馆(站)数据实时上传、信息发布和应用共享。“齐鲁云剧场”数字演艺服务平台储备剧目近部。
非遗资源数据库收录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资源20TB。
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建设重点景区客流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对家重点景区的分时预约、实时监测、指挥调度。
组织开展两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评选活动,先后表彰奖励60项创新成果。
交流推广
好客山东”品牌连续三年纳入央视“品牌强国工程”,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文旅类品牌。
搭建“好客山东”新媒体矩阵,21个平台累计发布文旅资讯13万余条,阅读(播放)量65亿次。年1月至今,我省省级文旅新媒体传播力指数连续16次获全国第一。
持有“好客山东”商标55个,“山东有礼”商标45个,“好客山东”国际商标10个。
全省市级以上文旅部门举办宣传推广活动余场,推出各类旅游产品(线路)余条。
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吹风会98场,媒体采访活动余次。
高水平举办5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
招募“孔子文化和旅游专家”0余名、“孔子文化和旅游使者”2余名,组织省级文旅系统交流团组余个。
服务保障
全省旅行社数量增至家,山东省星级饭店家,全省持证导游人数人。五年来,获评全国特级导游2名,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按照“一市一品牌”打造培育优质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品牌,济南“啄木鸟”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线上大赛一等奖。
出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若措施》《山东省“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不断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
下放权力事项36项,累计审批事项项,审批备案各级各类文化节庆活动66个。
完成省级层面文旅惠民实事9项,指导省直文旅系统自主完成文旅惠民实事件次,惠及群众万人次以上。
选派人次到基层一线服务,累计培训各级精英人才多名。
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万人次,检查文旅市场主体53.9万家次。
全省县以上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达到个,注册文化志愿者30.6万余人,年服务群众万人次,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服务品牌项目达到80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