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产剧现在陷入了一个怪圈,似乎不是在用作品本身的内容说话,更不是从作品内核来讨论,全部都是浮于表面的一种讨论:服道化和同质化的内容。强行冠以“难看,好看”,“扑街,爆款”。认为难看的,就会被打成“黑粉”;认为他好看的,就必须扣上“XX粉丝”的头衔;明明口碑、内容皆有的作品,却要被扣上“粉丝自嗨”的剧…国产剧这样的局面何时休?
见风使舵者总是站在高处要求别人两袖清风
这个小标题是笔者观摩近两年那些对“流量”嗤之以鼻的“业内”和编剧的最真实看法。当然有些流量确实不行,根本就没有演技。可“流量”是市场使然,大环境所致,没有哪个金主爸爸希望自己的钱打了水漂,驱使出品、制片、剧方不得不顺应市场去选择从大数据中走出来的人,这有什么错,错的难道不是背后那些试图创造虚假“流量”的人,来欺骗金主和出品方吗?剧扑了,不从编剧、剧本上、内容上、演员的表演上找问题,反而一股脑的全部推给“流量”。
这一切不都是归结于,这些人试图“媚众”而没有想过“媚众”的后果吗?
说回正题上:观众应该是平等的。这两天刚好是殿堂级话剧《如梦之梦》年在武汉首演一周年的日子,不少网友都纷纷感叹时间过得快,不止是首次在话剧界首秀的肖战再次被人热议,这场演出也被很多没有机会进剧场去看的人催促什么时候还能再演出。当天肖战并未营业,到是代言的品牌纷纷发文,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作为首场演出地的琴台大剧院也发文“肖战如梦之梦武汉首演一周年”的纪念视频,必出现的“琴台花海”,已经成了追星界的绝唱,原来在阳光下光明正大的被世人见证的喜欢也可以这么震撼。
肖战在《余生》播出之后参加媒体采访,也提到自己演出话剧《如梦之梦》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其实当时看这个采访,觉得记者的问题并不太友好,他问到“到后面越来越游刃有余,开始加入了自己的创作,觉得这段经历对自己的表演方式、个人心态都有哪些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有“坑”?看肖战后面的回答就知道了。
“是否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我觉得不能这么说。”他为这句话加了很长的一段解释。不复制如图所示:
肖战将自己比喻成“螺丝钉”,每一个都拧得很紧,由我肖战去演出,当然会融入我肖战本身的一些特质在里面,是自然而然发散出来的,而不是我刻意的想去加入一些创作。如果按照抛出问题的方式来回答,极其容易陷入一个坑,比如突出自己的表演方式,或者是迎合大众的回答,感谢导演选中了自己,学到了前辈身上的表演技巧等,突出自己在这场演出的重要性。如果是这样,就喧宾夺主了,因为是《如梦之梦》就像肖战说的,它已经有好几年的演出经历,年有肖战来演出“五号病人”一角。作为制作人的王可然先后参加了《人物》的专访,近期又看到参加其他媒体的视频采访,放出的一小段内容,标题就是《戏剧不该成为少数人的专属,流量明星帮戏剧扩大观众/王可然》,视频封面是标题是:《一切皆戏剧》如梦之梦与肖战合作是机缘。
可能是对肖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