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震古烁今
---新编大型古装泗州戏《大明皇后》观后感
武新坦武正彪
年5月14日下午,宿州市泗州戏剧团推出的新编大型古装泗州戏《大明皇后》,在宿州大戏院隆重首演。以宿州历人物马秀英的生平事迹为背景,《大明皇后》是宿州市泗州戏剧团为马皇后精心量身打造的又一宿州文化大餐,它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演员阵容宏大、唱腔柔韧动听、舞美诗情画意,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大明皇后马秀英(年8月9日--年9月17日),宿州闵子乡辛丰里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至正十二年,马氏嫁于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为妻。洪武元年(年)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今南京市)称帝,国号大明,洪武帝立马氏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年)八月,马皇后病逝,享年51岁,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大幕拉开。只见南京长江古渡,华奶奶和一众花鼓女进城受阻,只好渡口乞讨卖唱。一首悲悲切切地凤阳花鼓歌拉开序幕。
大明皇后马秀英的故事在宿州大地流传很广,在群众中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洪武初年,朝中决定在凤阳兴建中都,贪官楚知礼趁火打劫,大劳钱粮,迫使百姓劳民伤财,民不聊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剧中民妇华奶奶带领花鼓女,上金殿唱花鼓,发义愤,披龙鳞。皇帝朱元璋恼羞成怒,欲大开杀戒,把华奶奶和花鼓女打入死牢。皇后马秀英情怀家乡人,积极设法营救民女,深入监牢,查明事情真相,认识到江山就是老百姓、天意来自民心。马皇后由情入理,劝谏朱元璋治国当以民为本,闻警惕励,革除弊端。而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朱元璋却另有隐衷。由此,引发了夫妻间家国情怀的剧烈冲突。剧中所反映的内容虽是民间传奇,却来源于事实,适合当地群众的审美诉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明皇后》是一部震古烁今、紧跟时代、关照现实、思想深刻、格调高雅的戏剧作品,充分体现了马秀英身为皇后,深怀真、善、情、爱的平民情怀,旗帜鲜明地颂扬了不惧威权、是非分明、崇真尚美优秀的道德风范。朱元璋夸赞马秀英“贤、慧、德、智”,堪与历代良相比肩齐。可以说,《大明皇后》是一曲家国情怀的颂歌!
《大明皇后》演出成功,在于它运用戏曲艺术,塑造了马皇后、
朱元璋、华奶奶等一批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剧中马皇后设计的撕龙袍、脱龙袍、穿龙袍,表现出马秀英的聪慧、机敏;马秀英和华婶的相认,形成舞台上的震撼!华婶也曾听说秀英把她寻找,但她的可贵之处就是不以救人以报偿,老百姓只求安居乐业……小民无福见天颜。马秀英一脚踢翻食盒,表现出马秀英的刚烈、倔强;麻衣布裙、披散头发的马秀英捧龙袍,跪求朱元璋,体现出马秀英既是爱妻,又是明君的家国情怀。朱元璋的翻脸无情、文过饰非,造成了华奶奶的悲剧,其实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和大明王朝的悲剧呢?说到底,大家都是笼中人。
华奶奶,剧本里马娘娘的一段唱,把她的性格特征全部揭示出来:“看华婶精明强干正当年,古道热肠性直爽,嫉恶如仇有肝胆,慈母情怀如春暖,排忧解困不畏难。”临危不乱,她收留孤女,教她们花鼓卖唱,走南闯北历尽艰辛,是在控诉人间的不平。她是一个机警泼辣、善良淳朴的农妇,出于机缘巧合,战乱中救过马秀英和朱元璋的性命,是大明王朝的有功之人。然而,虎去狼来,她没有等来期待中的安居乐业,反而活得更艰难更悲惨。这又岂止是她一人一家的噩运。她不屑于此,甘愿带着一班家破人亡的孤女流浪卖唱,风餐露宿,艰辛备尝,只为代乡亲们倾诉心中的不平和愤慨。剧中为她精心设置特定环境,让她按照自己的身份和性格说话行事。
这不仅仅是剧情的需要,还是借助这个人物,在舞台上渲染出一种生活情境和情趣,加深观众的亲近感和情感共鸣。戏曲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必须以人物塑造为中心,要让“拉魂”之腔发扬光大,作为皖北的一支奇葩,进而使她更加绚丽多彩、生机无限。
《大明皇后》是一出正剧,它以传统戏曲虚拟表演与自由时空的灵动性来演出,回归戏曲的本体,强调现代化的意识,戏曲化的传承,葆有戏曲艺术样态的观赏性和审美性,使戏曲艺术有永恒的存在价值。《大明皇后》用简约、空灵,含蓄、质朴之美的舞台呈现,来充分展现泗州戏艺术想象的魔力。注重矛盾的推进和情感的起伏跌宕,着力对人物心灵的剖析和情感揭示,是难能可贵的。《大明皇后》成功之外,也少有不足之处。建议:《大明皇后》,以冠名《大明马皇后》为最佳。另剧中朱元璋的调侃粗俗语言要适度呈现等。
戏剧的结尾,给人们启示是: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
一年后。南京古渡,花鼓女扶着苍老憔悴的不要赏金的华奶奶,凄凉艰难地被押送原籍幽禁终生!马秀英伫立江堤,目送华奶奶和花鼓女等人。马秀英最后的自白:“娘娘?——马大脚罢了!你救得了华婶,可你救得了天下苍生,救得了隐患丛生、跌跌爬爬的大明王朝吗?尽心了,也只能是尽心了,一切都由它去吧……”
孝慈马皇后,令人赞颂!苍老憔悴的华奶奶,令人感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