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优势 >> 正文 >> 正文

大戏看北京交出一周年成绩单216家演

来源:演出 时间:2025/5/2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原标题:“大戏看北京”交出一周年成绩单家演出场馆共举办场演出,观众达.9万人次

年7月19日,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北京文艺设施建设时强调,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如今,一年过去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呈现在观众面前。

据统计,从年7月到年6月底,北京市家演出场馆举办共计台场演出,观众人数达.9万人次,票房收入6.67亿元。与此同时,吉祥大戏院、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中央歌剧院剧场等一批新剧场陆续拉开大幕,让市民有了更多看大戏的好去处。

好戏连台

北京文艺创作不断打磨精品

一个天真无邪的北京小丫头“耗子丫丫”、一只精力旺盛的花猫“三丫”和一群欢畅快乐的“发小儿”们,一起抓捕传说中的“雁么虎儿精”……这是北京儿艺新创儿童剧《花猫三丫上房了》里的故事,一段充满着老北京童年回忆的胡同生活即将于8月4日在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呈现。

《花猫三丫上房了》致力于打造“儿童剧界的京味儿大戏”,其信心不仅源自北京儿艺深耕多年的原创能力,更来自于著名作家叶广芩的“耗子丫丫的故事”系列作品的好口碑。作为演艺行业和出版行业“聚圈、扩圈、跨圈”统筹联动的创新实践,北京演艺集团与北京出版集团希望通过优质资源互补,将“京味儿”儿童剧品牌打造成为“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又一亮点。

同样正在为首演紧张排练的还有北京京剧院的《石评梅》剧组。“北京提出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作为北京京剧院,就一定要在地域文化挖掘上作出我们的贡献,所以我们在北京范围内对创作方向进行了明确的扫描。”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介绍,把石评梅的故事搬上京剧舞台,是对北京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的一次重要挖掘。“这部戏从年开始规划,年下半年开始创作剧本,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前后修改打磨了十稿。”

一年来,北京持续加大力度推动文艺生产出大戏、出精品。除了召开各类剧本研讨对接会、专项调度会,还制定了未来三年文艺创作选题指导目录,提供5类28个创作选题方向,作为全市文艺创作单位选题参考。一批以现实题材为主,兼顾其他选题方向的优秀剧目,将陆续与首都观众见面。

剧场焕新

一座座演艺新空间开门迎客

近日,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和曹禺剧场迎来了《上甘岭》《你和我,剧场奇妙七步》两部建院70周年邀请展演作品;小剧场话剧《关系》《性情男女》则分别在人艺小剧场和实验剧场上演;与此同时,两场免费艺术讲座在菊隐剧场多功能厅举办……北京国际戏剧中心自年9月落成首演后,拥有五个剧场的北京人艺正在以更多精品大戏迎接四方观众。

一年来,北京文艺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拥有百年历史的吉祥大戏院重张、中央歌剧院剧场开门迎客、大华电影院转型为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一批新剧场的落成启用,不仅把好戏送到了更多观众身边,也极大地调动了各大文艺院团的创作积极性,还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新“网红”地。

值得期待的是,北昆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北京国际儿童艺术中心落户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项目正在建设中;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维修改造已完成财政评审;北京交响乐团将落户台湖演艺小镇;北京歌舞剧院原址重建项目已取得立项;中国杂技艺术中心、京南艺术中心等项目也都在推进之中,将为“大戏看北京”不断增添新的亮点。

大戏不仅在剧场与观众相约,也走进了历史悠久的会馆。年下半年,北京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旧址的工作方案》,湖广会馆、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福州新馆、正乙祠等先行先试,将京昆梆子等折子戏,变脸、猴戏、魔术等沉浸式民间艺术引入会馆,持续擦亮“会馆有戏”文化品牌。

整合资源

为“大戏看北京”增添不竭动力

“我手头有这样几个选题,关于中轴线保护和旧城改造的,讲述故宫青铜器修复的,还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