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舞台一片白色,三面巨大的“白墙”跟随剧情打开合上,红色的边框如同边界出现在舞台,演员们身穿各色白色基调的服装,辅以朱砂、绛红、黛色、鸦青等色,极简的舞台之上,时而有漫天飞舞的“落红”,或是精致的木质轿子、雕花桌椅点缀,纯净之下,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改编成了话剧,并以上下两本演出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之上,这似乎是中国话剧界的第一次尝试。在此之前,《红楼梦》的影视剧和越剧版,都曾是一个时代的话题之作和艺术标杆。
《红楼梦》上部“春夏·风月繁华”海报9月2日,《红楼梦》上部“春夏·风月繁华”在上话艺术剧院率先首演。9月3日,下部“秋冬·食尽鸟归”接续亮相。全本演出时长约6小时,在即将到来的周末,这部《红楼梦》将在一天之内演完上下部。观众对《红楼梦》的热情高涨,对全本演出的兴趣更是浓厚。据悉,目前全本演出票已经售罄。
《红楼梦》下部“秋冬·食尽鸟归”海报整场演出在极盛、繁华、富贵、涌动中,对《红楼梦》作了一次当代审美和解读的呈现。6小时的演出基本基于原著,但是一次对原著故事情节的综合、浓缩和重组,并以当代人视角来所思、所想而做出读解。全剧在讲述上打破了线性时空,让时空随时交汇。原著中四大家族、宝黛钗三人情谊以及十二金钗及众生的命运几乎都被呈现,很多观众熟知的片段和场面都有演绎。不过,剧中的角色时时处在变化之中,演员跳进跳出,在演绎剧中人之时,又会加以评判和思量,以此作为与当代观众之间的沟通。
按照编剧喻荣军的话就是,这是一种从历史的角度来俯视众生的视角,希望主创们和观众一起“站在半空之中”对于小说《红楼梦》进行一次重新打量。在剧场里,这种叙述方式也会时时提醒观众如何介入和如何撤离,这也是中国传统戏曲带给我们的启示。
话剧《红楼梦》(上部春夏·风月繁华)剧照把这样一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搬上舞台,无疑对所有创作者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对此,喻荣军表示,在话剧舞台上呈现《红楼梦》,可能有很多人都想过,但以全本形式呈现出来几乎没有。这是很有意义的挑战,我们通过话剧形式去解读经典,以期能展现我们自己的视角与独特性。导演曹艳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曾经在美国做过访问学者,也创作过不少戏曲作品,一直致力于探索东西方戏剧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在这部《红楼梦》中,东方和西方,传统和当代的碰撞,成为作品十分显著的特点。
话剧《红楼梦》(上部春夏·风月繁华)剧照曹艳认为,话剧《红楼梦》是一个非常具有当代意义的创作实践,编剧喻荣军的文本是在今天语境下追求古典题材的现代表达。而话剧《红楼梦》努力的方向,就是尝试打开《红楼梦》的心灵世界,在剧场中建立表现性的心理时空,展现一个众生相的心灵图谱。作为一部鸿篇巨制,即使浓缩在了6小时之内,话剧《红楼梦》依然是个大制作。全剧共有演员28人,包括扮演宝玉的陈山、黛玉的付雅文、宝钗的李黎、王熙凤的丁美婷、贾母的田水、刘姥姥的温阳等,都是上话的中青年演员,其中有多位演员分饰了几个角色。
为了演绎这部古典名著,剧组在去年和今年初就进行了两次工作坊创作,并从6月开始进行了两个多月昼夜不息的紧张排练。剧中的演员此前做了大量的戏曲与现代舞训练。曹艳表示,戏曲和现代舞的训练,是为了寻找和建构起一种适合话剧《红楼梦》的表演形态。《红楼梦》需要古典神韵。戏曲有非常严格的程式性,而现代舞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程式,让情感的宣泄与表达更为自由,最终化入话剧的表演方式呈现。
话剧《红楼梦》(下部秋冬·食尽鸟归)剧照话剧《红楼梦》的视觉呈现让人尤其印象深刻。舞美设计出自刘杏林之手,整个舞台以白色为主基调,极简而纯净,当代并古典。刘杏林表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仅是故事的结局,也意味着人世间有与无,好与了循环往复的始终,这一点也是舞台设计的概念和视觉主题。在白色的舞台布景中,灯光设计谭华也用其灯光语言,呈现恍如梦境的隐喻。剧中所有人物服饰都采用白色系,在中国古典服饰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简约的裁剪和设计。剧中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面料诸如丝绸和苎麻,并且以茶白、月白、牙白、缟色等各种白色体现层次。服装设计阳东霖表示,“无垢”是他对此次人物造型创作的美学基调设定。也希望这版《红楼梦》有其独特的美学世界观,并带领观众去思考: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苍白、无力的宿命感。
话剧《红楼梦》(下部秋冬·食尽鸟归)剧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这部《红楼梦》设计了一整套精美的周边文创,包括票夹、手绘涂色本以及香薰礼盒等,中国风的当代设计让很多观众爱不释手,观剧间隙纷纷买下。中式美学之上的当代呈现,亦从舞台创作延续到了周边。(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