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海FiuGallery做了一场奇怪的“展览”。
当你步入展厅时,首先看到的将是三五成群、手捧酒杯的观众。你怀疑自己误入了一场沙龙,但随即就注意到观众在左前方围出了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其中漂浮着一些被浅红色灯光晕染的白色“云朵”;云朵与地面之间是大约与人等高的白色PVC水管,水管底部的红色吸盘稳定地附着于地面。
你会立刻认出,云朵与地面实际上是由一个类似马桶搋子的装置连接的。音乐的色彩在悬疑与舒缓之间不断变换,混杂着风声,有时又清晰地传出缓慢的滴水声。展厅灯光熄灭,两名舞者先后进入装置空间,随音乐运动,时而端详云朵,时而聆听地面,时而追随,时而分开。
《马桶搋子和云》在上海FiuGallery的表演。
这个表演的题目叫《马桶搋子和云》(Cloud/Plunger),设计这个概念和空间的是90后艺术家林拓。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英国建筑协会(AAIS)的硕士生,今年即将毕业。两名舞者是MalgorzataDzierzon和RenaudWiser,他们都曾和舞蹈公司Rambert和GothenburgBallet合作过,也是林拓在AAIS的老师。团队包含了空间设计、编舞、表演、服装、编程、音乐、制作和拍摄,很多成员是林拓在浙大建筑系读本科和在伦敦读书时认识的。
今年一月的伦敦灯光节上,团队与舞蹈公司Rambert合作完成了一场表演。林拓希望将它作为自己在伦敦的毕业作品。他向公益机构ChinaExchange的青年艺术家项目申请了资助,又从刚刚成立于上海的FiuGallery获得了免费的场地支持。3月22日,团队将在伦敦中国城再演一场。
林拓的硕士专业是“空间表演”(SpatialPerformance)。这是一种在维基百科上找不到的艺术形式。根据AAIS的介绍,此类创作致力于“在舞蹈、剧场、音乐表演、展览和艺术节等特殊项目的创作中挑战艺术与建筑的区分关系,揭示不同艺术形式背后共同的‘工作网络’(worknet)”。
“短而有效。”现场的一位画廊主这样评价。
表演的舞蹈部分时长不到30分钟。演出广告中写道,这是一次“多领域配合的艺术表演,试图反映当下社会的荒谬性与真实性,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撕裂以及撕裂中所包含的内在关联。”
但在现场,团队成员没有对装置与舞蹈的含义做任何公开解释。没有策展人。没有评介人。除去团队的国际背景,整场表演更像是一个自发的、无秩序的游戏。舞蹈结束后,一些观众围聚在主创身边,询问关于表演、设计的种种疑问。很多人的手中依旧端着酒杯。
绝大部分观众都非常年轻,很多还是在校大学生。一些人来自建筑系——包括林拓在浙大建筑系的老师。据悉,美术馆方面从线上报名的观众中抽取了三分之一,场地的观众容量实际为人左右。
我们和林拓在一家咖啡馆聊起了“云和马桶搋子”。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这个表演试图呈现的主题之一。
Q-好奇心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