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昆
随着年票补取消,电影市场的“艰难时世”来了,转型阵痛蔓延到每一处。
猫眼一边稳固“中国排名领先的电影主控发行方”地位,也在宣传、制作上继续发挥自身的得天独厚。
淘票票“做平台”“搞增量”的玩法,也随着“特殊观影人群”的推广,颇见成效。
售票平台逐渐转化为电影行业的操盘人,或是全方面的观影服务方,他们的呼吸命运开始与电影市场的勃兴紧密联系,生死与共。
“夺关之战”成为资源基础
对购票平台最大的震动,无疑是“后票补时代”的到来。
随着年票补取消,电影市场的“艰难时世”来了,转型阵痛蔓延到每一处。
年,猫眼年内亏损额为1.38亿元,同比年增长了82.1%。
但对飞速成为中国观众刚需的票务平台来说,亏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拼命砸钱,“以空间换时间”的部署,是将观众“诱敌深入”的必由之路。
同一年的阿里影业财报里,淘票票也才刚刚扭亏为盈。
但问题是,第一,票补没了。第二,票补没了,不用砸钱,不代表你就能赚。
如今唯一能昭示的,是单凭卖票赚钱的时代,彻底成了昨日迷梦。
两家的增长点,短时间内都不可能在售票方面发生——生活所迫,逼出了它们一身才华,才有了今日路线的多元。
但售票,作为它们共同的主要营收方式,是两家的基础,而售票的基础,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资源——
购票平台的第一战,永远在“入口”打响。
曾经,淘票票还叫“淘宝电影”,猫眼还叫“美团电影”的时代,它们已经在入口层面,各自掌握得天独厚的优势:来自团购时代的美团电影,在以团购的方式卖电影票:远低于影院的票价,导致了电影票的“超高性价比”,且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电影“9块9”“19块9”的票补时代。
而后来的淘宝电影,依附于全国最大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之一、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中国第一综合卖场。
打开淘宝、支付宝买电影票,也成了另一种快捷购票的方式。
在这一基础上,双方的大战才真正拉开,其背后,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腾飞。
谁也不好说,是票补大战促进了票房利好,还是电影发展,让购票平台盆满钵满。
总之,平台的呼吸命运,开始与电影市场的勃兴紧密联系,生死与共。
年,美团电影改名为“猫眼电影”,并在年7月独立为美团网旗下全资子公司
“猫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只用了两年。
年,光线入股猫眼电影,光线控股和光线传媒,共持有猫眼57.4%的股权。
当时,经过了市场信心膨胀后的飞快萎缩,很多人对光线拓展业务的野心,并不乐观。
到年5月,还有一篇报道这样写:“猫眼最终成为光线的巨大拖累。”
但无论如何,这可以看作是是猫眼“扩张”的开始。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
就在那句“拖累论”之后的几个月内,猫眼开始在入口上开刀了。
年9月,猫眼合并微影时代,紧接着获得腾讯10亿投资,腾讯成为位列光线之后的猫眼第二大股东。
将“微票儿”纳入囊中的意义,不仅是攻下了电影、演出票务的一处重镇。
把握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