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市场 >> 正文 >> 正文

理论实践丨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侗心之旅

来源:演出 时间:2022/9/17

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侗心之旅”

蔡迪文

近年来,通道立足生态、民俗、红色旅游独特优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以“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重点县”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年,我县成功创建为“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当年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28.2亿元。我县旅游产业连续五年全市第一,连续五年进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一、深挖文旅资源,抢占“侗文化中心”高地

一是注重“非遗文化”保护。通道有保存完好的侗族芦笙曲、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等音乐形态,现有40多个歌种、2万多首歌,被音乐界誉为“人类珍贵的口传无形文化遗产”。目前,我县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有侗族大歌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7项;有“非遗”项目代表性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市级传承人34人。二是注重红色资源挖掘。对红色遗址恭城书院、宝庆会馆、小水战斗纪念地等进行了维修保护。通道转兵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景区、全省党性教育基地。三是注重传统村落保护。整合专项资金和部门资金3.5亿元,实施侗族风貌治理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通道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入列中国传统村落28个,通道侗寨入列“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四是注重文创产品研发。大力支持文旅创意旅游商品开发,已经研发出8类种文创旅游商品系列。打造皇都室内歌舞演艺、“让世界侗听”皇都实景演出等文旅演艺产品。

二、创新文旅宣传,让世界“侗”听

一是创新品牌宣传。县里每年安排近万元旅游宣传和文化活动经费,着力构建大广告、大事件、大宣传三条主渠道,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二是创新重大活动宣传。先后承办了湖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绿水青山家园情”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通道慰问演出、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皇都侗寨等大型文旅宣传活动。三是创新举办民俗活动。打造通道“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品牌,促进通道“四季游”。培育湖南·通道侗族大戊梁歌会、六月六歌会、月地瓦、侗族芦笙节、侗年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四是创新渠道营销。深化大桂林、大湘西旅游区域合作协作,“侗苗风情”“生态丹霞”“红色之旅”三条精品线路互推、客源共享。积极对接长株潭、张家界、桂林、珠三角、长三角等五大客源市场。

三、促进文旅融合,打造“侗心之旅”

一是突出景区带动。推进文化旅游“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我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3个,旅游侗寨17个、旅游民宿和农家乐发展到余家。二是突出产业联动。推进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以旅游业驱动新型农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的“一业驱四化”雏形。形成“有嚼头”“湘村购”等一批旅游商品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延伸了旅游扶贫产业链条。三是突出城乡互动。围绕“一心一廊三区”,串联县城周边旅游景区景点、特色小镇、传统村落、休闲农庄、生态园等,全力打造集休闲、观光、度假、养生于一体的“城乡互动慢生活圈”。

四、夯实文旅根基,创建“全域旅游”

一是夯实文旅交通基础。加强文旅交通设施提质改造,形成“快进慢游”的全域化便捷交通服务体系。二是完善文旅配套服务。集中力量推进星级酒店、旅游运输、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初步形成了“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娱之快乐、购之丰富”多元复合、多重经济属性的旅游产业生态集群。三是打造“处处皆景”文旅图。投入1.7亿元,实施了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及景区公路沿线建筑风貌改造和景观廊道建设,打造“步步是绿、处处皆景”的通道全景旅游图。近年来,全县大力推进景区带村、产业融合等扶贫模式,带动7千余户贫困户参与旅游及关联产业,直接和间接解决3.5万农村人口就业,共帮助2.57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作者系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