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市场 >> 正文 >> 正文

大秦帝国四部曲终告完成,但有些差强人

来源:演出 时间:2022/12/17
白癜风医院郑州哪家好 http://pf.39.net/bdfzj/140110/4324721.html

本文作者:靖之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自年《大秦帝国》“裂变”始,饱受摧残的秦国如日方生,一片生机,历经年的“纵横”,到年的“崛起”,时至今日,这部系列剧已经陪伴观众十一个年头。原名为《大秦帝国之天下》的《大秦赋》,酝酿的够久了。

从孝公、商君求变,到惠文王图强,昭襄王四面出击……六世余烈积于嬴政一身,一统天下,何其壮哉。照理说,《大秦赋》应该是帝国系列剧里最出彩、最热血的一部。可惜,没接住。

《大秦赋》这部戏,算是中平。

1、资本市场造成的“阴阳不调”

《大秦赋》作为谋天下的收官之作,更侧重历史、军事,其亮点应在于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纵横捭阖的谋略。投资方是下了本钱的。八个月的取景拍摄,加上比前几季更精良的CG画面。在制作上,《大秦赋》获得了好评。

其实,它可以拍成一部“和尚戏”。

所谓“和尚戏”,就是那些少有女性角色和爱情片段的戏。90年代很多历史剧走的是这个路子,但今天行不通了。一方面是女权兴起,二是今天的流量离不开情爱。但《大秦赋》在女性阵容和角色塑造上出了大问题。

《大秦帝国》前几部也不乏感情戏。看看高圆圆饰演的白雪,纯洁、温婉而善解人意,她对卫鞅的爱意透出由内而外的美;再比如令人惊艳的姬狐,在公主的骄傲与小女子的痴情之间随意切换,不得不佩服演员的功力。姬狐与张仪分别前的那个夜晚,那一句“我不走了。”令我潸然泪下,融化了多少男儿的心;宁静出演的芈八子,浪则浪矣,但危难之时从不含糊。深明大义,尽显一国之母的风范。

一对比,《大秦赋》几个女性角色的表演简直是在公开处刑。朱珠能胜任《鹿鼎记》的苏荃,可神龙岛主的压寨夫人比不了一国太后,她的赵姬是只有一个“浪”字,跟吕不韦的眉目传情甚至是为浪而浪,在百官和宗室面前拿不出一点威仪;嬴政身边的侍女冬儿呢?美,却是个大花瓶,毫无见识。谋划赵国王位时,她居然能说出“赵偃是坏人”这样的话来,还力主对人质的赵太子报复,如此蠢材怎能侍奉王驾;稍有些见识的芈华和齐国公主,其个性和魅力又太不突出。就这几位能进组,大有可商榷之处。唯一的女戏骨邬君梅,硬给塞到了华阳夫人这么一个不咸不淡的位置上,搭这几位“后起之秀”的戏,真勉为其难了。

2、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假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能广纳六国人才,是秦成功的重要原因。一句“秦币在手,何须担忧”,让剧中的李斯顿时对秦国增加了好感。秦国是爱惜人才,但这些人才的实用性在哪里?我觉得没演出来。

这点不单指《大秦赋》,这是整个《大秦帝国》系列的通病——所谓的“天下大才”,往往好空言,大而无当。这不是演员们的问题,是剧本的表现力不够。

王志飞的商鞅论法,更多是在空论。“吕秀才”饰演的张仪,几句话就改变了时局,“诈楚”一节简直如儿戏。一直到“纵横”阶段,吴连兵老师饰演范睢,镜头给了很多情节表现他如何受辱,如何睚眦必报,但就是没有详细刻画他的真才实学。是剧本辜负了这些好演员。

《大秦赋》这李斯一出场,是王绾也捧啊,吕不韦也夸啊,秦王也看重啊,“大才啊!”你大在哪里啊?处理具体事情的能力在哪里?这一点,真应该学学其他历史剧。

就说《楚汉传奇》吧,萧何是理政之才,怎么体现?人家就用了一个细节:在入汉中之前,只有萧何特意去了咸阳的府库,拿到了天下州郡图,还筹备了适宜耕种的土壤以及粮食、蔬果的种子,这一下就突出了这个人物的作用;韩信上位前吹了很多牛,怎么确认其才?人家的编剧加了一个情节:韩信在担任运粮官时,及时观察到了物候变化,意识到谷雨季节提前来临,改变了运粮通道,保证军需供应。这就是细节的作用。再看看《大明》的海瑞如何审案,如何放粮赈灾。《雍正王朝》的邬思道、李卫怎么清理弊政,一目了然。相比之下,《大秦赋》的编剧对于历史政治的了解显然太肤浅,太停留于表面了,这不是服道化的加分所能弥补的。

3、啼笑皆非的“敌国外患”

看的出来,《大秦赋》要和前几部一样,塑造一部“群像剧”。但从弹幕和评论区的反应来看,不尽如人意。过分地“秦吹”,过分地“弱六国”,把历史剧拍成了爽剧。

前几部戏里,有李立群老师饰演的“大魏王”,看似无脑冲动,其实不糊涂。人家能意识到自己轻视秦国的错误,颇有自知之明;“鬼子专业户”马卫军老师演的韩王,表面庸懦事秦,胆小无能,暗地里也有自己的一份盘算;包括那个胖胖的、憨憨的,可爱的楚怀王,其实也是个精明之人,“昏”是有个度的。

到了这部《大秦赋》,六国君臣完全成了搞笑角色。郭开固然是奸臣,赵偃也是庸主,但在朝堂上歇斯底里、吆五喝六,合适吗?毛遂风评也严重被害,把赵国戏完全当喜剧演是不是有点过了?庸和傻还是要有所区别;黑子老师早年在《西游记后传》里演的“无天”很受青睐,但其近年来似乎改了风格,这次扮演的楚考烈王就跟之前的任我行和欧阳锋一样,透出一股蠢萌蠢萌的劲,明显用力过猛;印象最深的是韩王,扮演者邹德江原本是相声演员,记得小时候还看过他主持的“周末喜相逢”,所以我一看见邹老师的韩王就跳戏。他也确实把韩王往“谐星”的方向在演。一国之君完全成了上蹿下跳的小丑,这就是历史么?

4、“后继无人”,最差的一代秦王

《大秦帝国》在秦王选角上,调子起的太高:先是侯勇老师的孝公,儒雅与铁血并重,德与威集于一身,那是真正的人君表率;富大龙的惠文王,则是鬼才,那狡黠的小眼神里透着从容与坚毅,那份杀伐决断是独一无二的;在“崛起”中,张博的王者之气发挥到了极致——“寡人不要你们服,寡人要灭了六国”!醉酒之际,张博的“老”秦王与富大龙的“老秦王”神交相会,那一夜,也曾梦见百万雄兵,何等英雄气概!堪称神来之笔。

前面是这些演员铺垫的“六世余烈”,结果始皇帝是这么一个人选,张鲁一接的住吗,他接不住。就连本剧中,冯晖老师的孝文王和辛柏青老师的子楚,这两个“工具王”存在感也比嬴政强太多了,尤其是辛柏青老师——“今日你若杀我妻儿,来日我一定亲率秦军攻破邯郸,毁你宗庙,你赵氏全族上下一个也休想活。凡天下赵氏之人,皆要为我今日死去的妻儿偿命!”简直演技炸裂。

也许,张鲁一也有过好的作品,但跟前面那些秦王的演技比,他实在是太弱了,被秒的连渣都不剩。我觉得年龄的问题倒是其次,因为张鲁一的秦始皇,心理年龄似乎一直停留在13岁。历史剧,不应该迎合中二少年的情绪去演绎王者,不应该以宅男的“霸气”观念为基准。始皇帝的威仪不是大眼珠子瞪出来的,一统天下的梦想不是用喊的。嬴政解决赵太后和吕不韦,最好不要弄得像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对抗父母一样。影视剧的历史观正在走向“幼稚化”。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类似的历史戏能够更认真、更严谨一点。把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讲好,任重而道远。《大秦帝国》曾经也是一部好剧。希望《大秦赋》接下来的剧情也能够向好,不要辜负了那个热血的时代,不要辜负了那首《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戟矛。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