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卓越代表,他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收获了流芳百世的美名。
梨园世家
年,梅兰芳出生在北京。梅兰芳的祖籍在江苏泰州,因为家中是梨园世家,所以他自幼耳濡目染,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戏剧。
说梅兰芳出身梨园世家并非是夸口,他的祖父梅巧玲被慈禧太后赐美称“胖巧玲”,时常去圆明园表演;他的外公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伯父是“六场通透”的梅田雨,父亲则精通昆曲京剧……
因为梅家男丁不旺,两房加起来就只有梅兰芳一个男孩,所以梅兰芳自幼便被寄予厚望。在梅兰芳四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离世,他因此被过继给伯父收养,伯父对他很是看重,打小就送他去拜师学艺。
勤学苦练
梅兰芳幼年时其实算不上天赋异禀,在他八岁的时候,家里请的开蒙老师教他唱老段子,但是一连教了好多遍之后梅兰芳还是学不会,老师被气的没办法,最后直接不干了,还说梅兰芳天资愚钝,不适合吃这碗饭。
而且唱戏对长相的要求也高,梅兰芳幼时长得算不得丑,但外形条件也很是普通。尤其是一双眼睛,眼皮老是下垂,导致眼神不能外露,当时有戏曲名家就说梅兰芳的眼睛是“死鱼眼睛”。
是以,在梅兰芳的开蒙老师辞职之后,一时没有合适的老师愿意再教梅兰芳,最后还是吴菱仙看在和他祖父好友多年的份上,破格收了梅兰芳当徒弟。
自知先天条件不算优越的梅兰芳很是勤奋,他坚信勤能补拙。拜师之后,他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就起了床,跟着练习吊嗓子、练习身段和唱腔,到了晚上也不放松,继续背诵戏文。幼年的梅兰芳常常困得睁不开眼睛,可在半睡半醒的时候,嘴里依旧哼着调。
而梅兰芳为了纠正眼睛的问题,他专门养了一群鸽子,每天坚持对着鸽子极目远眺半个小时,然后拿着竹竿追赶鸽子。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梅兰芳的胳膊更有力了,眼睛也比之前有神了很多,这才得以让他在后来的演出中能够“美眸流转”,“顾盼生辉”。
梅兰芳在刻苦练习的同时还坚持揣摩人物,在台下细心观察一切微小事物,以至于他在台上演出的时候,能将人物的各种细节表现出来,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能信手拈来。
声名鹊起
年,梅兰芳与发妻王明华结婚,家庭和睦的梅兰芳度过了变声器的苦恼。婚后登台演出一鸣惊人,成为京城剧榜第三名。
年,梅兰芳到上海演出,获得了“寰球第一青衣”的赞誉,梅兰芳也因为这次的演出,总结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他将传统戏剧和当代时事结合,从服饰、妆容、以及舞台灯光上着手,大力推陈出新,带动了整个行业的一片改革形式。
年,梅兰芳被日本帝国剧场邀请前去演出,梅兰芳一行人先后在东京多地进行巡回演出,我国的京剧虽然历史悠久,但这次演出才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国门,当时这一举动在国内外引起了剧烈的轰动。
梅兰芳一时名声大噪,说他是国际巨星都不过分。郭沫若曾经游访苏联,回来后他就说,苏联人了解的中国人代表只有两个,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就是梅兰芳。而梅兰芳去美国演出的时候美国总统给他写过亲笔信祝贺,卓别林为了见梅兰芳一眼,连演出服都没来得及脱下来……
但梅兰芳出名之后却不曾膨胀,他依旧坚持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致力于艺术研究的同时也大力培养新的青年演员。
为了满足国内戏迷对他的喜爱,让更多人能够看到他的演出,梅兰芳在十年的时间里,走了十九个省,奔赴全国各地演出,满足观众看演出的心愿。
身价不菲
梅兰芳先生有一个外号叫做“梅半城”,意思是说梅兰芳的钱可以买下半个北平城。这话虽然有夸大玩笑的嫌疑,但梅兰芳也确实资产丰厚。
梅兰芳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当时他在上海的演出费是二百大洋一场,这个价钱相当于北大讲师一个月的工资,后来他的演出费更是涨到了一场戏十根金条。
而梅兰芳为了表演逼真,他的演出服上镶嵌了很多珠宝,当时价值七万大洋,折算下来也就是三四百万人民币,更不要说梅兰芳先生在北京的几套四合院,以及家中数不清的古玩字画。
爱国气节
除了这些加注在梅兰芳头上的光环之外,他更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
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之后又向华北进犯,梅兰芳痛恨日寇,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搬迁到了上海。年年初上海沦陷了,日本人听闻过梅兰芳先生的大名,知道他的影响力很大,于是就想要他在电台播音,为日军服务。
梅兰芳先生自然不愿意给这群侵略者工作,但又不能严词拒绝,只好再次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去香港演出,之后全家留居在了香港。
但是年12月,香港战争沦陷,梅兰芳无奈返回了上海。日军依旧不肯放过梅兰芳,还是想让他登台表演,当时上海的戏院老板更是出价一百根金条,表示只要梅兰芳愿意为日本人表演,这些金条就是他演出的酬劳。
但梅兰芳先生丝毫不为所动,他直接闭门谢客,之后为了摆脱日本人的纠缠直接蓄须,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坚决抵制为日寇演戏。除此之外,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梅兰芳知道国家空军力量薄弱,更是斥巨资为国家捐献了一架飞机。
流芳千古
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梅兰芳先生听闻喜讯,立即剃掉了自己的胡子,继续吊嗓子练功,两个月后在抗战胜利庆祝会上,梅兰芳亲自登台演出,庆祝抗战取得了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后,梅兰芳先生依旧坚持全国巡演,同时在国家文艺领域担任要职,继续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年8月8日凌晨,梅兰芳在北京病逝,他用的那口棺材原本是为孙中山同志准备的,是周恩来总理特批给他使用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他的看重。
斯人已逝,英魂永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