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市场 >> 正文 >> 正文

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31050场,票房

来源:演出 时间:2025/1/17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系统采集与服务平台数据监测,年4月29日至5月3日,全国营业性演出场,与去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长.5%,与年同比上升49.1%;票房收入15.1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与年同比增长18.4%;观众人数.49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与年同比增长1.52%。五一假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平均票价与去年同比增长12%。

在五一假期演出市场中,专业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演出票房收入2.97亿元,市场占比为19.55%;大型音乐节和演唱会票房收入6.46亿元,市场占比为42.53%;大中型旅游演艺票房收入5.76亿元,市场占比为37.92%。

据票务系统采集与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演出场次大幅超过年同期,主要原因是近三年来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数量大幅增加,小型演出项目的增长有效带动了演出场次的上升。票房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大型音乐节、演唱会和旅游演艺。随着大型演出项目自今年一季度以来的快速复苏,以及假期出游人数的大幅增长,大型音乐节和演唱会数量比年同比增长超过35%,旅游演艺项目日均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亦实现增长,有效拉动了演出市场票房收入的整体上升。

01

大型音乐节密集,凸显综合带动效应

五一档期音乐节高度密集,仅在北京一地就汇集草莓、潮流、无限三个大型音乐节,另外还有奥森生活城市森林音乐季等。除一些知名音乐节在全国各地举办外,市场上也涌现出不少地域性品牌和新品牌的音乐节。音乐节不仅在数量增长上呈现强劲态势,在嫁接市场形态上也有更多新意,例如西昌首届烧烤音乐节,将露营烧烤节与户外音乐节有机融合;越来越多的快消品牌也入局音乐节市场,推出与品牌同名的音乐节活动,例如元气森林音乐节、蜜雪冰城音乐节等,商业品牌从赞助、冠名等单一合作模式逐渐跨界到与现场音乐演出融合发展。

大型音乐节和演唱会呈现出强劲的文旅消费带动效应,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调研了解,五一期间该类大型演出项目的跨城购票观演人数占比超过总人次的50%,按照综合带动指数初步测算,五天假期内,仅音乐节和演唱会项目带动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食宿等综合消费规模超过12亿元。

02

沉浸互动演出成为假日经济的消费热点

沉浸、互动成为演出市场新的发力点。以沉浸式、互动体验为关键词的演出项目占五一期间专业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项目总数的17.75%,演出场次超过场。星空间、飞来飞去棉花糖等新型演艺空间聚集区,以及开心麻花、一台好戏等民营演艺企业出品的沉浸式演艺项目,成为假日期间年轻观众热衷的演艺“打卡地”。

旅游演艺领域也大力发展沉浸演出品类。张家界市首台多空间沉浸式体验剧《遇见大庸》4月29日正式复演,首场上座率达%;4月30日,沈阳首个沉浸式泛街区音乐剧《沈水之阳》首演,休闲商业街区与演艺深度融合;汇集辞赋、琴筝、古典舞、柳琴戏等多种表演形式的沉浸式汉服演出《书韵琅琊》在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上演;自今年春节后热度不断上升的情景互动表演“盛唐密盒”,五一期间成为西安大唐不夜城街区的“流量密码”,线上线下均吸引大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