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晚,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火把广场阿惹妞剧场中央鼓乐齐鸣,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戏剧盛典正式拉开帷幕。在“回归和凝望”的主题引领下,本届戏剧节共有来自全国各地12类34部剧目61场演出,余场戏剧嘉年华邂逅街头狂欢,多场戏剧研讨与大师“对话”,众多国潮为主题的展出与活动,还有戏剧课堂、剧本朗读会等丰富多彩内容,充分展现中国戏剧的丰富内涵和多重维度。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已成功举办三届,本届戏剧节以“回归和凝望”为主题,立足戏剧展演、戏剧论坛、戏剧孵化、戏剧教育、戏剧生活、戏剧文创、戏剧旅游等七大内容支点,在倡导戏剧创作的社会化和戏剧欣赏的大众化的同时,围绕中华传统戏曲、红色经典、民族多样的元素,展现国潮魅力。
开幕式当晚的戏剧盛典作为迈入丰收年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一次盛大欢聚,共包含仪式篇、传承篇、融合篇以及戏剧暖冬之夜等内容,共庆这一戏剧届盛事。
仪式篇开场,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lATC中国中心理事长彭涛在致辞中表示,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全球,戏剧节展纷纷转向线上举行的境况中,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率先走出困境,以一种极其磅礴的气势和国际化的视野,逐渐显现出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是一座文化的桥梁,她连接了美丽的西昌与全国各地的戏剧人和观众,她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虽然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到场,但世界戏剧教育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也纷纷发来贺信。“我们欣喜的看到在世界戏剧教育联盟与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期许。”世界戏剧教育联盟认为,世界戏剧教育联盟与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两者都饱含着“民族的”“国际的”“包容的”“青年的”“未来的”等关键词,共同联接着中国西部与东部、世界东方与西方的戏剧艺术,这将更好的促进戏剧文化的普及与互融,推动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理解与尊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也在贺信中表示,根植凉山,根植凉山人民,面向世界是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独特魅力,同时,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克服各类困难,其顺利举办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戏剧社群强大的韧性,“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目的——让更多的人参与戏剧,这与国际戏剧协会的理念完全吻合。”
刚刚参加完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也在盛典现场传达了会议精神,他表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是贯彻党中央对文艺工作指示精神和文旅融合发展安排部署的重大文旅创新项目,彰显了中华民族弦歌不辍、日新又新的文化活力。未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还将持续聚集戏剧艺术家、戏剧爱好者、戏剧观众,凝聚戏剧艺术的精神,通过优秀的戏剧作品,倡导文明互鉴,弘扬时代新风,彰显民族精神,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作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第一发起人的濮存昕,还当场宣布“五彩云霞戏剧视频网站”正式上线。据悉,该平台致力打造“线上戏剧节”,将为后疫情时代提供一个戏剧交流展示平台。
传承篇部分,濮存昕、李亭、王晓鹰、赵淼等戏剧节发起人和凉山近70位老艺术家的集体亮相和组合表达,讲述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近七十年来,凉山第一部话剧《奴隶之歌》、第一部舞剧《奴隶颂》、第一部音乐剧《穿红裙的幺表妹》、第一部歌剧《彝红》、第一台交响音乐会及舞蹈《快乐的诺苏》《阿哥追》等经典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场景回顾,诠释“三进中南海四进大会堂”演出、“民族歌舞北看延边南看凉山”、“中国民族艺术之花”及至今日的文艺精神,表达“戏剧发生在凉山”。
融合篇呼应本次戏剧界“国潮”主题,结合凉山十四个世居民族的民族戏剧以及川剧、昆曲、京剧、黄梅戏、豫剧等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同时融合阿惹妞实景剧场央视春晚秋晚的场地舞美技术表达,全新创作的音舞戏剧秀段,现场完美呈现“戏剧的香格里拉”。
盛典最后时刻,位于阿惹妞民族村寨篝火旁的非遗戏剧展演以及火把广场戏剧大蓬的戏剧嘉年华都纷纷点燃火把,热烈的氛围预示着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圆满成功。
(原标题: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61场演出、余场戏剧嘉年华上演)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润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