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十九世纪是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自从年法国爆发了那场名为“大革命”的运动,一次表现为拿破仑的意志的思想和战争的洗礼就涤荡了整片欧洲大陆——那封建的大幕终于被扯了下来,根植在人们心中对自我的追求催促着人们要将整个世界来一场唤醒心灵的仪式。一次次的改革和革命在这一时期像花朵浸润在春风里,刹那开得到处都是。可是,跳在人们头上虱子,扎进人们血管里的水蛭,反动势力也在进行着一次次亡命反攻和冲击。动荡里的人们是怎么活的啊!在绝望和渴望之间徘徊吧,在屈服与反抗之间疲惫吧,但历史就是滚滚向前,带走了一批又一批人。
这部影片(德语名为“DieandereHeimat-ChronikeinerSehnsuch”中文名为“另一个故乡——一部渴望的编年史”)便是基于这一时代的特色进行创作的,具体的则是描述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当时还只是德国邦联)。全片时长四个小时,通过表现位于德意志西南的洪斯吕克山区的一个小村子的人们来反映那个时代的德意志。全片充斥着诗的语言,用极其浪漫的手法穿插镜头,虽然里面只有一小撮人,但这些人的背后却是深厚的,都是有渊源的——正是这样的一些人给人带来了一场宏大的演出。
洪斯吕克山区之所以说是诗的语言,之所以说是浪漫——我认为诗便是用对一串脚印的描写让人看到留下它的那个人的形象以及心情,浪漫便是通过打碎理性的方式将现实嫁接在另一个现实上或者直接就是在现实之上建立一片国土。
这部影片就是这么做的,所以它绝不是现实主义的,但绝对是充斥着现实的——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说了一句话,那句话绝对可以当成是现实,可是当我们往其背后看,也能看到那后面是藏着作者的一句委婉曲折的倾诉的。
这对喜欢诗歌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对于想要了解德国历史的人来说也是一部极好的影视作品。而为了将这部电影解说好,我将“三月革命前时期”的那段历史读了几遍,毕竟不能详尽到如数家珍,希望各位在发现一些历史性的错误时予以指正。
能将这么厚重的历史用一条钢丝捆扎起来,可想而知其创作者的深厚功力,果然其导演、编剧是年出生的德国著名导演爱德嘉·莱兹,其于年完成了此作,当时斩获年第64届德国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杰出故事片。
1、背景
德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国家,其历史必然有诸多可诉可说的事,可为什么偏要挑选这个时间段作为影片的背景呢?
在这里必须要明白,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那个在一战和二战中作为世界公敌战败而如今仍然是强大国家的德国,其历史其实是从年开始的,到如今还不到二百年。
在那之前的德意志是经“三十年战争”而分崩离析的松散地域。其中的大小邦国各自拥有主权,名为“神圣罗马皇帝”的奥皇(哈布斯堡家族)甚至算不上盟主。等到年,这个有名无实的帝国就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瓦解了——弗朗茨二世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称号,这一片地域被整合为“莱茵联邦”,由拿破仑兼任最高元首;直到年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联盟才正式解散。
莱茵联邦(红色线内为莱茵联邦,蓝色为普鲁士,黄色为奥地利,灰色为其他邦国)
年法国战败后,在奥地利的提议下,欧洲诸国在维也纳举行会议,重新划定了各国的势力范围;根据会议的决议,旨在团结德意志诸邦国的“德意志邦联”确立。然而此时奥地利有了一个在会议中获得极大好处的强有力的竞争者——普鲁士,两国之间互相竞争,邦联的议会形同虚设,各邦仍保持完全的主权。
最终这场竞争以普鲁士的胜利结束,它支配了北德意志邦联,并把奥地利驱逐出邦联去了,终于在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国家——德意志帝国。
红色为北德意志邦联本片中的人物就生活在德意志邦联时期,是围绕一个叫“沙巴赫”的地方发生的事,实则在反映那个时期整个德意志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人来浅窥这个时代的风浪:
当是时,将唯心主义发展到顶峰的伟大哲学家黑格尔逝世方十年;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则刚刚从大学毕业,在“莱茵报”获得主编职位,之后因政府的打压愤而离职,前往巴黎创办激进周刊;同为导师的恩格斯也在这一时期和马克思相遇,两人一见如故,合写《神圣家族》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除此之外海涅也正迎来了他的创作巅峰;“青年德意志”文学在德意志兰兴起,为德意志人民的自由而声嘶力竭。
似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有一条路走到了尽头,都在思考今后要怎样走。
由于它本身的定位是一部编年史,那我们讲述也就用时间顺序来进行。
年
(1)序幕
电影一开头,画外音便在念读一本书,它讲述的是南纬58度的风光,显然不是画面中的德国小村庄,而同时,画面中却是一匹老而瘦的马从巷子尽头拐出来,自己走到了马槽前,被人拉回了家去。
之后宁静的画面被一道急躁的声音喝断,读书的话声就此中止,一本书被扔出门外,男主也一个趔趄从门里翻滚了出来扑倒在地,在和他的父亲争夺了一番那本书之后便大步飞奔跑出去了。
剩下的镜头对着父亲和母亲:
父亲指着男主大叫:“只要你还住在我屋里,你就得按我说的做”。母亲则一脸担心,向着雅各布奔跑的方向,问他“你要去哪?”
同时拍下了他们的劳动场面——换马掌、喂猪,于是我们都明白了这场冲突的缘由和这家人的生活方式和处境。
雅各布父亲母亲这一个镜头奠定了电影的基调,一开始话声是充满了对旅行和所描述的地方的向往的,而那匹瘦弱的老马则从远处慢悠悠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既是点题也造就了一个矛盾,使得父亲的喝声成为必然。同时也表现了父母对男主的不同态度,这并不是随意的设定,在以后的比照中我们会明白,这种态度造就了他们背后所代表的那些符号。
而后男主雅各布(Jakob)就跑到了一座山上,紧接着电影呈现了一段长达半分钟的马车行进的画面,再之后雅各布就在无人的,无人拘束的地方释放起自己的心绪了。影片的名称和主创名称陆续出现。电影的序幕就此拉开。
(2)移民
镜头一转,父亲出现在一群飞鸟底下,而雅各布也在之后回到了家里,将那本书还给了正在织布的“叔叔”(可见叔叔和父亲的观念也并不一样)——他叫的“叔叔”其实是“爷爷的兄弟”的意思。父亲也回来了,让正在挤牛奶的母亲看了眼他手里拿的东西——他捡的鸟蛋。
叔叔这天晚上雅各布睡不着觉,从床上起来拿了纸笔、蜡烛到桌子上去写他的“记录”,途中吵醒母亲,母亲却对他报以一笑(母亲对他支持和偏爱)。
在他的讲述中我们得以知道这天是年的4月1号,地点是在一个叫作“沙巴赫”(Schabbach)的地方,主人公的全名则是雅各布·阿德姆·西蒙(JakobAdamSimon),父亲叫做约翰·西蒙(JohannSimon),母亲叫做玛格莱特(Margarethe)。
雅各布还将作这记录的缘由告诉了我们:
释放心声,饱览整个世界,并把旅行中的体验写进这部书,尤其是我想学习的那各种语言
这里向我们透露了这么三点。
雅各布的梦想是要遍游世界。
他想要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一部书里,而他现在的记录就是书里的内容。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以后的内容都以他为主视角,尤其是旁白便都是这部书里的语言或解说(旁白就是主人公的声音)。
雅各布旅游的目的之一也是想要学习各种语言,并且他如今也在做这项工作。
奶奶之后奶奶出现了,他告诉男主,睡不着可以出去看看圆月。不知道她是不是以为男主睡不着是圆月造成的。但她之后的话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她说:
记住你梦见的,梦想总有一天会成真。
这句话放在这样的语境里不是很突兀吗?显然这是一句“诗语”。
因为男主当时并没在睡觉,但这句话却说他是在做梦,并让他记住“梦见的”;而话里还造就了这么个矛盾,即——雅各布是在清醒的时候做梦,而虽然那是梦,但总有一天会实现的。这种手法明显是诗里所常用的。
并且这句话之所以重要并不只是因为它“诗”的性质,还因为它造就了镜头的“诗性”,以它为桥梁,在这一段之后男主就开始讲述他所记住的“梦见的”事了。这使得两个毫不相关的镜头因为语言而串联起来——之后的内容还有这种手法的体现。
这“梦”里男主以旁白自述:
我晚上经常失眠,在我眼前的是一群群男男女女。
我们从这句话里也能看出来所谓的“做梦”其实有上面所说的两层意思,要不然一个清醒的人眼前怎么会出现“一群男男女女”呢?
要流亡的三兄弟雅各布看到的这群人是要移民到美洲(具体来说是巴西)去的人,根据他的讲述,这样的人似乎不止一家,而是许多。他们为什么要远离家乡而移民呢?我这里不解读,因为我们的主角这时也处在迷茫中,他说:
为什么?我渴望的内心如此问道,为什么要离开家乡?这儿的困境又不会持续很久,而且流浪异乡很少能得到幸福。为什么到处都是载满行李的车子,向普法尔茨——莱茵流域整装待发?如何去感受整个欧洲?
这几个问题将贯穿电影的前半部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思考是雅各布个人的思考。而只看他问出的这几个问题,我们就已经能够发现——他的内心里已经诞生了一个倾向。
之后,这个人出现了——
他并非什么重要人物,连配角都算不上,但导演很愿意给他特写,我可以说他是代表了一类人,至于到底代表什么,需要之后给大家揭晓。这里只给大家提示,在镜头给到神父为临行的人祝福的时候,雅各布是这样说的:
许多人前一晚还向别人发誓自己会留下来,醒来就带着他留在这儿的枝枝节节连根拔走,跟随着时间的呼唤,比所有人的意愿都要强烈的呼唤。
之后镜头又对向了这个人和雅各布,雅各布走后,这个人依然在望。后来镜头随着马车来到桥上,又扫过许多向他们(逃亡的人们)张望的人。
(3)回家
雅各布一家人的营生很多,不只有前面说到的打铁、修马掌、喂猪、喂鸡、喂牛、织布,还种着地。由于是四月份,这家人便要将土豆种下去。
这并不寻常,其实是反应了这一时代的特色,下面我提供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介绍,
现代化的基本起点有两个,一个是土地革命,另一个是工业革命。
而分裂落后的德意志兰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形成这两个基本点。
德国“土地革命”的道路开辟于“施泰因——哈登贝格改革”,年施泰因当上普鲁士首相,是时在“耶拿战役”后丧失一半领土的普鲁士是帮法国抵挡沙俄威胁的缓冲地带,普鲁士王心灰意冷,授予施泰因改革大权——他便在上任第一天宣布废除农奴制。
如果大家看过《战争与和平》就会发现,似乎这个时间段的沙俄也正处在改革进程中——为帝国修订宪法,改善农民境况的安德烈公爵就是这号人物。这是拿破仑的征战带来的一个显著的改变。
年以后,农业立法逐渐扩展到普鲁士新得到的和重新得到的省份。农业立法改革废除了普鲁士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农民逐渐成为自由人,获得解放的农民往往兼营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成为普鲁士工业革命起步阶段的一大特征。
回到电影上,在种土豆的雅各布向母亲玛格丽特讲述巴西的广袤,母亲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的却不一样,你的眼睛里有种……我不知道你从哪儿来的这想法。
这句话说的场合虽然和前面不一样,其实却仍是接着——雅各布眼中看到“一群男男女女”那件事来说的,不过母亲看到的不是“男男女女”这件事,却是一个想法。之后我们会知道这个想法其实是对“新世界”(其内涵将在下面涉及)的追求。
雅各布说那些是他从几本书上得来的,他这是在说他刚刚讲到的那些巴西的事的来源。而母亲却说,不是这样,他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会看着空气发呆,所以奶奶说“这个孩子会活很久,因为他洞察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的“新世界”或“另一个世界”当然也可以解读为“巴西”、“美洲”,但显然它还有另一层深层的含义——与当今的世界不同的一个新的运作方式,一个新的风潮,新的体系。于是我们可以认为,“巴西”、“美洲”就代表着这么个“新世界”。“但父亲可不这样认为”雅各布说。
来教堂的众人到了礼拜日,左近的人都来礼拜。在教父的话语中我们得知在沙巴赫这个地方已经有七年没有过丰收了(所以父亲采取捡鸟蛋),在他看来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人们都要到巴西去。为了留住其他人,他对他们说“上帝的天堂并不在巴西的大街上”。
观望和窃窃私语的人镜头扫过所有人,所有人都在“观望”而有两个男人(之后我们会有机会介绍他们)在窃窃私语,似乎另有打算。我们的男主似乎就在这时,在教父的传教和众人的观望中觉醒了——他找到了他心中一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离开家乡?”
他说:
我要追随更优秀的君主——自由。我已下定决心,给自己一年的期限就离开这个只有束缚没有自由的故乡,去寻找那片在很多书里都被提及的理想国。
也就是说男主并不相信教父的那套说辞,而是坚定了内心的想法。
这个想法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让他得以说出来,得以坚定的契机却是因为一个人的归来——我们的另一个主角,雅各布的哥哥,古斯塔沃。
如上图所说,这些话有两个隐藏的逻辑,
其一:因为普鲁士王不顾我们,所以我自己顾自己,我的国王是自由。
其二:因为哥哥的归来,家里有了新的依靠,我不再是必要的,因此我可以追求我的自由。
哥哥(古斯塔沃)到家之后古斯塔沃坐在了靠着柱子的座位上,他说累,奶奶说:
你在家呢,安静的睡吧。
他就立马睡着了。
这里有个细节,就是古斯塔沃是用棍子吊着只鞋子回来的,只有一只鞋子,其余一无所有。可见在服役当兵其间只留下了够走回来的两双鞋,其余都被剥夺光了。所以他说累了,似乎也是在表达这一层意思。
而这个睡觉的场景也是和前面雅各布晚上睡不着觉,自己挑灯写书的行为是相对的。一个在床上睡不着觉,一个到了家里坐着就立马安稳睡着了。关键就在这一句话——“你在家里呢”
古斯塔沃是因为在家里所以立马睡着了,而雅各布则因为没在“家”所以晚上睡不着。两个人一个是回到了家乡,一个要到“家乡”去。
这里的“家”便承载了这么个意义——一个理想的,让住在里面的人满意的地方,或者制度、氛围。
接着就更是意味深长的一个场景了:
雅各布去告诉叔叔,古斯塔沃回来了。叔叔却说了一些没有逻辑的话:世界消亡,姐姐准备寿衣,大饥荒、不该当的皇帝、瑞典人、上帝、教堂,突然又说“你能不去打扰你父亲吗?”接着就唱起了那首歌,然后又说起了印第安人、读书的事,最后又唱了一遍那首歌,歌词结束在那句“战争消耗了一大笔费用”。
任何一个有正常逻辑的人都不会这么说话,不是吗?那么是不是说叔叔的精神有问题?或者干脆导演、编剧的精神有问题?
我想叔叔的精神有问题是可能的,但导演、编剧的精神有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从这些看似荒唐的话语里面找出导演的逻辑。
我们会发现,只要是雅各布搭话的地方叔叔的逻辑就会为之一变,那意味着雅各布的话更可能是标点符号的作用,而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也就是说叔叔实际上是在自言自语,随着雅各布的问话产生的心情进行临时的反应,只有在反过来问雅各布能不能带他去见印第安人的时候才是在和他对话。
所以我们不妨直接去掉雅各布的话来这么看:
叔叔说的第一句话是:
也差不多了,世界在消亡,但我没有——我的姐姐已经立好遗嘱了,他跟拿破仑握过手,现在已经准备好寿衣了
尤其要注意“也差不多了”和“但我没有”这两句。它们既是承接上一句,也是连接下一句的。
拿“也差不多了”来说,连前面那意思就是,古斯塔沃也差不多会回来了;连后就是,世界差不多就要消亡了。或者可以这么理解——他的世界在消亡中,但还没有完全消亡
同样的,“但我没有”也可以这样用,连前就是,世界在消亡但他没有消亡;连接后面一句就是,他的姐姐准备好寿衣了,但他还没有准备好;或者也可以说,他的姐姐和拿破仑握过手,但他没有。
通过后面的内容我们就会知道,叔叔果然就快死了,他是一家人里死得最早的一个。
于是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句话:
这个所谓的在消亡的世界,和前面那句“洞察到了新世界”是相对应的,意思是这副旧世界就要归尘了——但是属于这个旧世界的人还没有死。他的姐姐为了旧世界的消亡和新世界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并且她和拿破仑握过手(她受过自由思想的浸染),但这些他都没有,这注定使他走向灭亡。
若从自言自语的角度来看,似乎表现了一种焦虑,体现的是一些随波逐流的人面对历史车轮的无力感。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过时了,知道自己将要大难临头了,所以比对着周围的人,在那里感叹。
第二句话则应该是这样的:
没错,饥荒,你我都体验过,自从那不该当的皇帝来了,不过我们沙巴赫人还是无法战胜瑞典人。
这里那句“自从那不该当的皇帝来了”同样是连接上下句的效果。可以解释成自从那不该当的皇帝来了我们都体验到饥荒了。也可以解释成,自从那不该当的皇帝来了,我们沙巴赫人还是无法战胜瑞典人。
前一种解释好理解,后一种需要结合雅各布的话来理解,他说“那都是两百年前了”。
电影时代的两百年前是十七世纪。十七世纪发生在德国的一件大事就是“三十年战争”(又被称为“宗教战争”)。
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引发的一场整个欧洲的大混战,在年到年欧洲国家纷纷卷入其中,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瑞典、丹麦、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罗斯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
最终年,法瑞两国联军在处斯马斯豪森会战及兰斯会战完胜神圣罗马帝国军。双方都元气大伤,结果于该年10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缔结了两个和约—《奥斯纳布吕克条约》与《明斯特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至此三十年战争完全结束。
三十年战争合约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划清了宗教间的势力范围,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宗教转移到民族、国家上,基本上结束了欧洲中世纪,还彻底改变了一些国家的命运。
比如是时作为欧洲霸主的西班牙从此衰落,德意志则陷入了分裂中,奥皇的地位被虚无化了;又比如瑞典作为战胜国接受赔款后一跃成为北欧强国,法国则在后续战争中逐渐奠定了欧洲霸主的地位。
放到电影里,我们可以认为当时的德国又一次陷入了三十年战争前的窘境——宗教之争,政治分裂。
所谓宗教之争,在后面的情节也有反映,而具体的原因在于:
根据特兰托主教会议的决议,天主教徒与新教徒通婚后生下的孩子必须当做天主教徒抚养成人。
而年,普鲁士政府下令,不同宗教通婚后,生育的孩子宗教信仰从父。
年,科隆大主教因拒不服从普王的指令而被逮捕,东部一些省份的大主教们也因蔑视有关法律而被监禁,直到年腓特烈·威廉四世上位对天主教让步才使冲突告一段落。
而所谓政治分裂则更为明显且持久,因为自从拿破仑战败后,被称为“欧洲首相”的梅特涅(奥地利首相)在欧洲倡导起了所谓的“正统主义”和“大国均势”,旨在平衡各方势力,他无意团结德意志,只希望能遏制以“自由统一”为目的的进步势力与对当前局势产生的威胁,虽然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平,却也导致了德意志诸邦国间的进一步分化。
第三句话是接着第一句话说的,根据后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句预言。
而第四句则是:
雅各布,你就不能不去打扰你父亲吗?
这一句实在显得突兀,而且单单地就只是这么一句话,没有头也没有尾,而且从来都不是雅各布打扰他的父亲,而是他父亲一直在打扰他才对啊。要理解它就必须明白这部电影的符号化,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雅各布并不只是雅各布其人,而且是像雅各布这样的一类人,一股势力,一种主义……
那么这个时候雅各布代表什么?父亲又代表什么?
根据前面他说他要追随的君主是自由一句,我们可以推断,雅各布代表的是自由的拥护者;那么相应的父亲就代表压迫自由的统治者。
于是我们回看就会发现,影片开头,也就是序幕那里,表现的不只是一家人的关系,而且是一个国家里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父亲说的那句“只要你还在我屋里,就得按我说的做”实际也在表现专制统治者的心态。
如此我们也就可以发现,目前出现的一些符号化的东西还有“新世界”、“巴西”,还有“梦”(每当做梦时都会出现同一个音乐)。所谓那个被雅各布洞察到的新世界,当然可以说是现实的巴西那块新发现的土地,但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一个自由、平等、现代的新世界。做梦当然可以说是晚上睡觉时候做的梦,但也可以说是此时此刻对所见所闻的一次遐想。
于是“当世界毁灭时”,也意味着新世界的来临,“上帝会在天堂看着,没人会被他忽略,这一切都是要代价的。”意思是要获得自由和平等,没人被忽视,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你就不能不去打扰你父亲吗?”就可以理解为,能不能不要冲破专制,那是要付出代价的,既是为你好,也是为我好,我是旧世界的人,如果换成这全新的世界我就会消亡。
之后唱的这首歌则是接着第二句话来的,翻译一下应该是说:
“经过了千难万险,共和国就会成立;该让那些占领了我们城堡的强盗团伙支付战争的费用,绝不赦免这些家伙。”
既是在说三十年战争里的造成他祖国分裂的那些强盗,也是在说如今的造成政治分裂的那些强盗。此句还表达了这些不算激进的人的愿望——成立共和国。
而后他突然返回来请求雅各布教他做一些旅行、读书认字的事,这就又对应于第一句话,我们既可以解读为他还没有消亡,于是乐观地面对未来;也可以解读为他没有准备好迎接新世界,于是学他的姐姐和“拿破仑”握手,或者他没有准备好寿衣,没有意识到自己死亡将近,还在思考不存在的未来。
最后他转身又一遍唱起了那首歌,只不过结尾却停在“战争消耗了一大笔费用”。这句话的用法和“做梦”那里一样起着桥梁作用,因为紧接着,画面切到了家里。
如上,镜头对准的是雅各布观看的画面,其实是和前面一段中他的动作相接的。而话语是奶奶说的,其中那个玛格奇是个右腿跛了的女孩儿,之后镜头就对准了她,我们得以知道她的样子——
跛脚女孩儿玛格奇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知道,这个跛脚女孩儿其实是个流浪儿、乞丐,为什么奶奶要让她跟古斯塔沃打招呼呢?
后面的对话说她的爸爸死在战场上,看起来似乎是说因为他父亲和古斯塔沃都是士兵所以要她打招呼。不过如果您看过这部电影几遍就会发现,这个女孩儿每次进到这个家里都是很突兀的,而每次进来都有人叫他出去,有人称她为小偷,阴阳怪气提醒人家小心别被偷——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也是个符号化的,不过他代表的不是一类人,而是一种状态,这状态用两个字来形容就让人心惊胆战,它就是“贫穷”。
所以那句“战争消耗了一大笔费用”就引来了她,而似乎那战争就是指古斯塔沃,同时玛格奇的父亲留在了战场上,似乎也意味着战争产生贫穷。
所以当玛格奇甩着弯腿踢翻了父亲带回来的鸟蛋,叔叔便骂起来了:
家庭地位这时父亲回来了,家里的氛围瞬间产生了变化,我们可以从上图中看出各方的关系和地位。我们可以注意到坐在桌子旁的只有古斯塔沃和叔叔两个人,并且古斯塔沃坐在中间的位置,靠在柱子上,意味着他的地位;而他们在父亲回来之后还互相对了对眼神,显然是互相亲密的。
反看雅各布则只能站在与古斯塔沃相对的一根柱子前,那意味着虽然他有能力,但如今在家里并没有他的座位(位置),或者我们可以认为这时候雅各布并没有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而古斯塔沃正相反。现实中我们年轻人一旦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往往会一直站在旁边,这反应是真实的,但背后是抽象的表达。
如果把雅各布作为自由的拥护者的身份代入进去,我们又可以进行这样的解读:这时候的德国政治中没有自由派别的位置。而且当父亲说“现在一切都变了”的时候,原本挺着胸背的雅各布立马不好意思地靠在了柱子上,似乎也在说,自由派给当政者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洗手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父亲在用浑水洗脏手。暗示当时的政治。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之后古斯塔沃让雅各布挺直腰背,等叔叔说出他的别号(印第安人)之后,古斯塔沃不满意的“嗯”了一声。表示对这个身份的不满。要知道“印第安人”在电影中其实是“自由”的代表,所以由此也能看出古斯塔沃对这一派别的不满态度。
而后他问姐姐莱娜的状况,谁知奶奶立马哭了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姐姐死了呢,谁知父亲说“你姐姐嫁到摩泽尔河那边去了”。
那有什么好哭的呢?于是奶奶以抱怨的方式解说道:
相当健壮的一个男人,管他是福音教派还是天主教派,只要正派就行了。
可见是宗教原因。而具体的争端前面已经涉及,大概是后代归属于谁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讲了。
谁知刚刚完成变脸的叔叔立马说了这么句话,由此我们得以晓得叔叔的性格——他是个没有主见的,顺风倒的人。这和他那句“你能不能不要再打扰你父亲”的心态是一致的,他在这里就只求生存下去,于是必须跟在人身后见风使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或许正是因为言不由衷,他才会在雅各布面前神经错乱,自言自语一些他心里的真实想法。这种形象放在国家层面上则应该是统治阶级的附庸,一些随大流的民众。和拿破仑握过手的奶奶正与其区别。
在一段代表“做梦”(遐想)的音乐之后,雅各布又来到山上,这次他来这里读的书却是在说这么些话——
这些话不是无意义的,甚至不是为了介绍这个Cayucachua族,而是为了向大家解释叔叔先前说的那些话,所谓“先祖时间”,是在谈论久远或者未曾出现过的事情时采用的手段,而前面叔叔所说的皆是如此,
因此里面一直在说“古斯塔沃回来了”,“自从那不该当的皇帝来了”,“当世界毁灭时”,“当所有人都在教堂”,“共和国成立”这样的话。
同时“只有印第安人才可以用‘先祖时间’”,意味着叔叔的内心也是“印第安人”,那象征着向往自由的内心——只不过迫于生存他不得不把希望磨平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