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喜剧行业来说,这几周分外热闹。前后开播的两档头部喜剧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从9月以来持续着巨大的话题热度。10月8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再次登上了热搜。只不过这一次把它送上热搜的,是愤怒的乙女游戏玩家。
《男友来了》
争议围绕着第三期一个未获晋级的作品展开。简单来说,这个叫《男友来了》的节目,拙劣地表演了“一个沉迷于恋爱游戏的女孩”的故事。
剧情基本是这样的:女主人公老大不小,却还在妈妈的公司里混日子。妈妈催她找对象,她就说自己有男朋友了。随即男主登场,以一种极度夸张的方式演绎了《恋与制作人》的4位男主角——还把名字做了聊胜于无的修改,例如李泽言改叫扈泽言,许墨改叫许诺。
李泽言在节目里改叫扈泽言
在这个过程中,女主人公一边狂热地跟妈妈介绍着4位男友的来历,一边表示,自己可以同时跟他们4个谈恋爱。 面对气急败坏的妈妈,她才说出实情——这是个游戏。整个节目以女主人公幸福高呼“我没沉迷游戏,是游戏人物沉迷我”告终。帷幕缓缓落下,上面写着游戏防沉迷警示语。
就算在这个普遍夸张的喜剧综艺里,女主和男主的表演也显得尤为夸张。颇显神经质的女主没有什么性格层次和人物弧光可言,基本上只承担了“表现恋爱游戏女玩家有多疯狂”这一个功能。男主搜罗了一大堆来自《恋与制作人》游戏人物的文案,然后以一种油腻的方式逐句复读出来。旁边的总裁妈妈是整个表演中 一个“正常人”,一边抓狂一边“精准吐槽”着女儿的疯狂行为。很明显,这个节目的主要笑点都放在了作为恋爱游戏玩家的女主人公身上。借由逐级加码的包袱,节目不断大声提醒着观众:你看她沉迷游戏的样子有多好笑。
“不是我跟你吹牛”
根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播出形式,每期节目都会放出两个版本。一个是经过剪辑的正式综艺版,包含着嘉宾互动和演员采访。另一个是“纯享版”,只有这一期所有参赛节目的舞台演出内容。很多未获晋级且表现不佳的作品,都没有完整出现在正式综艺版中。
在10月7日播出的第三期正式版里,《男友来了》只出现了十几秒。对这个节目的评价参考,基本都来源于这一期纯享版中放出的完整内容——这或许也是综艺节目组最开始没把这个“危险”的节目当回事的原因之一。毕竟比起那些晋级作品来说,只在纯享版里完整出现的《男友来了》的确没什么存在感。
但它仍然被注意到了。播出当晚,这期节目就在以《恋与制作人》为代表的国内乙女游戏圈子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视频的片段和截图被发在论坛里和微博上,《恋与制作人》游戏运营方也收到了大量来自玩家的反馈。超话里一时议论纷纷,许多玩家直接表示,自己受到了冒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官微下面骂声一片。一条评论这样形容《男友来了》:既不礼貌,也不好笑。
“刻板印象”一词被高频提及
面对社交媒体上的迅速升温,两位演员的经纪人、欢瑞世纪公司高层姜磊10月8日中午发布微博,“力挺”节目。在那条长微博中,姜磊反复强调两位演员为这个作品付出的辛苦,同时也表示无法理解“键盘侠”们攻击演员本人的行为,艺人的经纪公司“不能任由你们欺辱”。
10月8日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节目组在微博致歉,称“由于创作过程不严谨和版权审核上的疏漏,给《恋与制作人》的游戏玩家造成了深深的 ,也造成了大众对《恋与制作人》游戏的误解”,同时将原视频下架。分钟后,《恋与制作人》官微回复并转发了这条微博,表示“游戏角色们承载着每一位制作人的长情寄托,这份爱意绝不应该被曲解”。
经纪人姜磊的回应
但这并未平息玩家们的愤怒:主创演员和编剧始终没有出面回应,经纪人姜磊的“力挺”微博也依然挂在他的个人主页上。不少玩家明确表示,她们并未感受到来自当事人的诚意。姜磊那条反复强调演员有多辛苦的微博,似乎只表明了一件事:他和他的演员并没有搞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
争议焦点
对《男友来了》的批评,大概可以总结为点:抄袭侵权、丑化人物、丑化玩家。
从剧本角度看,抄袭侵权的罪名很难洗清。毕竟在没有事先取得游戏官方授权的情况下,节目基本上照搬了《恋与制作人》的角色名字、设定和文案。在玩家放出的聊天截图中,《恋与制作人》游戏客服也给出了明确回复:法务部正在对该节目涉嫌侵权的内容进行处理。
玩家放出的客服回应
丑化人物、丑化玩家则是争议的焦点。作为一门以讽刺为生命的艺术,喜剧冒犯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是个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问题。“艺术的夸张”是否能被认为是攻击和丑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从这一点上来说,双方的论证都不能完全说服对方。
然而问题在于,这个作品的本意真的是要故意讽刺乙女游戏玩家吗?假如不是,它真正的问题又在哪里?
在当下的年轻群体中,《脱口秀大会》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两个喜剧品牌。这两档喜剧竞赛节目分别由笑果、米未两家文化公司制作,分别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两个平 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喜剧行业的普遍水平。
这些在喜剧行业中极为重要的平台,不仅能够带来新人演员梦寐以求的曝光机会,也意味着他们有一个可以期待的职业前景。能在这两个节目中出现,意味着主创们必然经历了一场残酷的竞争。正如姜磊所言,“千里挑一”。面对这个无比珍贵的机会,参赛者会在多大可能性上选择去故意讽刺并最终惹怒一个群体?
更重要的是,虽然我们常说喜剧是冒犯的艺术,但它隐秘的内核却鲜少有人注意——某种程度上,每一个喜剧舞台都在召唤着认同。
召唤认同
我们常常忽视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在观看着属于自己的喜剧。人们在谈论喜剧表演时,经常习惯性地把演技作为评判作品水平、决定观众是否喜欢的核心因素。但事实上,类似《欢乐喜剧人》和短视频平台上的许多喜剧表演,受欢迎程度并不比专业表演差。决定我们去看《脱口秀大会》或者《相声有新人》的,很大程度上不是演技,而是建立在身份特征上的认同。
这些时常标明自己宽容、博大立场的当代喜剧节目,往往包含着明确的身份特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片头播放的主题曲,开宗明义地唱出了它所聚焦的生活:“熬夜、秃头、失恋、发胖,生活很悲伤。不想上班,还想搞钱,你我都一样……爸爸妈妈唠唠叨叨,你也老大不小。老板同事紧盯着你,让人无法呼吸。”——一切都指向当代大中型城市里的脑力劳动青年。本季第一期,6个节目选用的主题情境分别是家访、外卖、分手、加班、网络会议和城市生活。借助卖力的表演,喜剧舞台竭尽全力地召唤着观看者的认同:我演的是你的生活,我在替你说话。
“这就是一个当代年轻人的现状”
客观来说,想要召唤认同并不是这类节目的错。在几乎所有喜剧的结构中,都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一个是滑稽的位置,另一个是认同的位置。作为笑声的来源,滑稽的位置必须在舞台上展现,而认同的位置则或隐或显。
日本的喜剧表演形式“漫才”是一个二者兼具的典型例子。这种艺术形式对两个表演者有严格的角色划分:一个负责荒诞搞笑,另一个负责正经吐槽。二者清晰地呈现出“滑稽—认同”二元对立的结构。吐槽者以常人的思维替观众发言的时候,认同的桥梁就在舞台上下建立了起来。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中的漫才节目
在大多数喜剧节目里,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分配。富有经验的编剧们往往给观众善意地留出了认同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好笑,但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滑稽的主要来源。坐在台下的我们代入到这个角色里,轻松地观看着他人的小聪明和大出丑。而承担着滑稽位置的角色,则往往是我们在生活中也颇感厌恶的对象。《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中广受好评的节目《偶像服务生》,因为同样选择了受年轻女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