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发展 >> 正文 >> 正文

传统戏剧困境怎么破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这

来源:演出 时间:2023/4/9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郑梦莹

△茅威涛接受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专访

“朝天蹬干净利落,鹞子翻身迅猛稳当,徒手打、短打、长打样样拿得出手,刀枪花、夺刀、棍棒枪种种叫人眼花缭乱……”12月5日晚,有“浙江戏曲界优秀女武生”之誉的季灵萃,在杭州蝴蝶剧场圆满完成了她的个人专场演出,这也是“戏文里的青春”浙江省传统戏剧青年演员孵化计划暨邀请展的最后一场大型演出。

今年9月开始,一场集中了我省部分优秀青年演员的展演——“戏文里的青春”席卷杭州。期间,瓯剧、甬剧、越剧、婺剧、绍剧等剧种在蝴蝶剧场上演了7场大剧场演出、7场艺术讲座,让更多观众“邂逅”戏文与青春。

我们专访越剧表演艺术家、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茅威涛,从她的口中,了解了些许唱念做打的风流与新生。

记者:做“戏文里的青春”集中展演,初衷是什么?

茅威涛:有戏才有人,有人才有戏。出人出戏,是一个剧种甚至各个艺术门类不竭发展的根本。目前,我省戏曲表演人才培养欣欣向荣,可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不多;优秀青年戏曲演员不断涌现,但缺少戏曲名家、大家。未来如何发展,首先要直面人才断层问题,能有一批人接得上去。

在培养青年艺术家上,浙江一直以来都十分下力气。去年3月,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省文联推出“浙江省文艺名家孵化计划”,意在壮大我省文艺领军人才队伍,从美术、书法、戏剧、曲艺、民间工艺等5个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艺术门类中,培育出更多有较大影响的名家、大家。

“戏文里的青春”展演,正是以该计划为支点进行的一次实践:整个展演季参演演员中,涵盖5位梅花奖得主,多位白玉兰奖、金桂奖获奖青年演员,及入选文艺名家孵化计划的优秀人才,囊括方汝将、蔡晓秋、张琳、蔡浙飞、章益清、黄燕舞、楼胜、杨霞云、季灵萃、苏醒、应林锋等。

梦想应该拥有更宽阔的舞台。我们通过汇报展演,把浙江各地青年演员集合起来,挨个“抛头露面”。演员专场演出,让个人“IP”更突出,群众基础更强。

△甬剧演员苏醒专场演出

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戏曲表演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形式逐渐面临着各种困境。对此您怎么看?

茅威涛:南宋时,浙江是现知最早的我国成熟戏曲南戏的发源地;古代戏剧家高则诚、李渔等都是浙籍人士;明清时,婺剧、绍剧等剧种形成;近代,浙江依然戏剧人才辈出,越剧、甬剧等相继发祥;新中国成立后,浙江戏曲续写着新篇章……

今天,浙江传统戏曲又该如何扛起肩上的担子?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背景。技术发展、市场变化、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倒逼着我们不得不“居危思危”。

以剧场艺术来说,今后5年-10年,中国的剧场艺术将是音乐剧的天下。就在当下,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年轻人们已经在疯狂“追迷”音乐剧了。传统戏剧的生存空间不断被“蚕食”。作为戏剧人,我觉得每个人肩上的担子都应该是很重的。所以必须为戏剧的“再出发”“再发展”想想更多路子。

△瓯剧演员方汝将讲座现场

记者:如何让更多观众走近传统戏剧?

茅威涛:让观众走近、触摸、感受传统戏剧,尤其是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是破局的关键。

除了大戏或折子戏专场演出之外,“台上一分钟”系列互动讲座也是本次“戏文里的青春”展演的重要版块。走进南戏体验瓯剧、感受绍剧老生与猴戏传承、解读越剧表演的传与破、触摸盲女春琴的世界、了解婺剧女武生……

对于戏曲演员来说,举办一场讲座,压力不亚于一场专场演出。但每一位演员都用自己十二分的热忱充分准备,将自己从事的这门艺术分享给大家。已经是瓯剧院副院长的方汝将,专门带了瓯剧院里的青年演员,把年轻一代瓯剧人介绍给观众;绍剧的主题讲座里特别设置了猴戏的展示,还给现场参与活动的小朋友画了“猴妆”,在小朋友的心中牢牢播下了戏曲的种子;季灵萃则用她真诚的学艺经历,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丰富的话题,面对面的交流,沉浸式的参与,由演员作为桥梁,把观众与戏剧连在一起,分享他们的人生、他们对剧种、对艺术的认知,让浙江本土各个剧种走向观众,让年轻观众们了解到戏剧演员背后的艰辛,也让观众们更加深入理解传统戏剧的艺术价值。

此外,在整个展演期间,蝴蝶剧场还数次邀请了中小学生走进剧场、感受台前幕后,为更多人揭开稀有小剧种的“面纱”。

△越剧《春琴传》

记者: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戏曲表演,需要什么样的戏?

茅威涛:演员需要“破圈”,传统戏剧需要“破圈”,寻找新的增长点。解决这个课题,我认为关键要跟上时代的审美。

传统戏剧工作者,如果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老艺人”,以这样的身份去演绎,难免与时代脱节;而一个剧种,如果不放在世界戏剧的语境中去思考、去创作,就会被“清除”出今天的剧场艺术。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位“剧场买手”,什么戏能够“入门”,被引进到剧场当中,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观众买账。对传统戏剧来说,票房号召力,恰恰就是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不久前,我在调研一个两新组织时,被“上了一课”。当我问对方作为新院团有无对标的业内典型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对标任何团,只对标人们的生活方式。

所以,传统戏也要演给现代人看,观众和时代才是参考坐标。我们蝴蝶剧场,也正在不断地转型。虽然这些还只是一些微弱的声音,但相信这些星星之火,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将会不断地发酵升温,给浙江省传统戏剧生态带来一些新的气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