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资源 >> 正文 >> 正文

能听的千里江山图交响音诗千里江山

来源:演出 时间:2024/12/24
“这个作品通过民乐和交响乐相结合的方式,以音乐勾勒祖国的锦绣河山,让大家领略到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璀璨光辉的华夏文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黄屹告诉记者。7月21日晚20:00,第七届聂耳音乐周系列活动年昆明市新剧目展演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专场演出在云南省大剧院隆重上演。该作品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以音乐为“笔”、舞台为“卷”,将“天人合一”的中式哲学融入其中诠释中式美学。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专场演出响彻春城供图据介绍,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的中式风骨,是由全国23家院团共同谱写。以宋代中国青绿山水巅峰画作《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是在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尤其是联盟主席、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的大力倡导下,于年在中国交响乐团艺术管理论坛期间提出,全国各地23支交响乐团联合向作曲家赵麟提出委约创作。聂耳交响乐团团长柴沁园希望走进现场的所有观众能够和音乐一同感受这独有的中式风骨。“这是一部意义非凡又值得期待的交响乐作品,将以宏大的气势和壮丽的乐曲展现中国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历史文化,为观众带来一次美轮美奂的音乐盛宴。”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专场演出响彻春城供图据悉,这部作品由一个管弦乐演奏的乐章“云飞起,楚天千里”开始,勾勒出全景式的山水画卷;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水云溶漾”加入了独奏乐器笙,写水、写云,水的智慧正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听众在第三乐章“月壑松风”中听到琵琶独奏声中营造出的月下山谷,又在第四乐章“千叠浩荡”二胡的悠扬旋律中感受作者面对浩荡山河时的胸怀;在第五乐章里,作曲家用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形式描写重峦叠嶂,万马回旋,以及山河带给人的壮阔。在最后一个乐章里,作曲家采用了女高音独唱与竹笛独奏的形式,以一曲壮美的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为这段发生在音乐里的山河之旅画上句号。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专场演出响彻春城供图除了充满民族韵味的音乐风格之外,作曲家赵麟还大量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取材,各乐章标题均源自宋词或唐诗中的千古名句,因此这部作品以“交响音诗”为题材。在这部作品里,绘画、文学与音乐三者有机结合,共同谱写中式风骨。“今晚的演出由指挥家江非凡指挥和钢琴伴奏,邀请笙演奏家华逸飞,琵琶演奏家杨瑜,二胡演奏家钟笑天,竹笛演奏家高雅,女高音歌唱家董娴与聂耳交响乐团演奏员共同为春城乐迷上演这首气势磅礴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他们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高度理解,完美地演绎出这首交响乐作品的内涵与意境。”柴沁园表示。“我从交响音诗《千里江山》里听到的,与看《千里江山图》这幅画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交响音诗每一个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每一个篇章的情绪都不一样,有的大气恢宏、有的宁静纯粹,让人久久无法自拔。”来自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卢同学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观后感”。据了解,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以管弦乐队与笙、琵琶、二胡、钢琴、竹笛、女高音等不同器乐协奏的方式,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审美意蕴的热爱,以及对古今仁人志士赤子之情的礼赞,展现开放包容天下一家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世界。事实上,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的上演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推动中西音乐交流与融合的重要里程碑。它的问世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交响乐的国际化进程,带给世界更多对中国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无论是对于音乐爱好者、文化艺术爱好者,还是对于希望感受千里江山之美的观众而言,交响音诗《千里江山》都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云南网记者牟燕红段芃实习生张紫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