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法国一所以严苛出名的特别寄宿学塾,不服管教的叛逆少年,愚钝死板的胆小鬼,油嘴滑舌的谎话精,无心学习的小顽皮都被父母送到这里,渴求校长的教鞭能改变他们。
严格规定之下,孩子们并无好转的迹象,倒想出了不少与老师作对的招数,甚至对被关进小黑屋的惩罚也见怪不怪了。新来的马修老师在来的第一天,就见识到了一场恶作剧,他不认同校长鼓励告密、规则之上的教育方式,更不解“行动-反应”的意义,但也慢慢熟悉了环境。
在认识到孩子们本性的善良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小实验,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逐渐与她们拉近了距离,甚至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唱团。
在故事最后,马修老师被迫离开学校,临行前最后回望教学楼,只听见楼内传来孩子们的悦耳歌声,那是他为孩子们写的歌。一只只纸飞机飞出窗外,一双双挥舞的小手与他告别,带着孩子们的尊重无怨无悔地离开了。
有人说,没有不学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人不同意,认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已被过度赋权,不应再用道德绑架这个职业。但我们都不会否认,一个好老师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我们不应忘记,师生沟通,没有双向感情传递便无法实现。教育需要的是源于真心的对人性本善的信念,也需要孩子和向导建立特殊的默契。
这种自然而然的彼此接纳,需要过程。马修老师的秘诀在哪儿?
相信人性本善,教会孩子负责
马修老师把孩子们都当作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要他们尊重彼此、学会负责。第一个典例便是乐格克。在第一堂课上,乐格克便捉弄他,他没有向校长告发;
当他发现是乐格克的恶作剧误伤了马桑老师的眼睛,他依旧没有告发,而是与校长达成了协议,要求自己惩罚犯错的孩子,并对校长保密孩子的名字。
与此同时,他医院照料马桑大叔,在孩子同意之后,时不时地陪他一起前往。在这个过程中,乐格克认识到了马桑的和蔼,发自内心地感到内疚。此外,马修看出,这个孩子只是希望引起大人和同伴的注意才会耍顽皮。
在后来,乐格克偷偷拿走马修的乐谱册,马修也并未生气,只是警告他下不为例。在孩子们自发横起的小曲里,马修听到了一些不错的嗓音,由此才产生了设立合唱团的念头。
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在一个团体里,如果孩子认为自己不受欢迎,没有特点,或者没有用处,自然而然地会心情低落。马修不仅把孩子们按照高中低音部分了组,还任命年龄较小的佩皮诺为小助理,任命五音不全的郭邦为乐谱架。
提及唱歌,就不得不说莫杭治了。这个独具天赋的孩子,得到了马修老师的特别辅导,从乐理到姿态再到气息,老师都一一传授。在见到孩子母亲时,也对孩子的音乐天资大加赞赏,希望能拉近母子间的距离,让母亲能放心工作,让孩子能得到母亲的关心和支持,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合唱团越来越成熟,孩子们也不再顽皮。慢慢地,校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变化,有时还会跟孩子们在一起踢球玩纸飞机。
一切都在好转,池塘之底变成了笑声洋溢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蒙丹成了唯一没有被感化的孩子。校长怀疑出逃的蒙丹偷走了学校的款项,连带终止了合唱团,马修将合唱转移到了地下。
让孩子明白被原谅的力量再回到莫杭治,当他发现,马修老师对自己的母亲有好感之后,便将墨水袋丢到了马修的头上。母亲为之感到愧疚,马修虽然生气但还是在私下里劝告她帮孩子找到合适的音乐学院。在莫杭治面前,他却假装生气,不让他参与合唱团的训练。
马修老师在等一个契机,让莫杭治明白犯错并不可怕,他是被集体接纳的。契机来了——伯爵夫人来看孩子们的合唱,如果顺利,学校能得到捐款,莫杭治也能得到入学的推荐信或奖学金。在这场演出上,本以为自己被排除在外的莫杭治,重新负责了独唱的部分。在那一刻,马修在他眼中看出了自豪和被原谅后的快乐。
对于他来说,这是第一次懂得去感激他人。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第一次,因为自己的能力获得认可而感到自豪;
第一次,感到自己融入了某个集体,而不用费力去引起注意;
第一次,在伤害别人后发现宽容的力量是多么震撼。
那样的老师,那样的时刻,对我们来说都是记忆中的珍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