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临(一九一一年至二零零七年)因擅长扮演电影“英俊小生”、“正工老生”而闻名,他塑造了许多具有教育意义、令当时年轻人着迷、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
他的第一部电影是由黄宗江(-)编剧,丁力(-年)导演的《大团圆》()。年,清华大学电影制片厂在解放前拍摄完成。
左起:电影《大团圆》()孙道临,吴茵,蓝马
在这部电影里,孙道临扮演了一个爱好文艺的老三。
他和演员蓝马(-)、吴茵(-)和石羽(-)合作,成为电影演员。
接着,他应昆仑电影公司的邀请,出演了的《乌鸦与麻雀》,饰演一位穷教员华洁之。
电影《乌鸦与麻雀》()中孙道临与上官云珠的影像
这部影片极其真实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逃离上海前夕社会黑暗、穷人受苦的情景。
像这样的影片,解放前只能偷偷摸摸地拍摄,多数拍摄完成于上海解放后。
左起:电影《乌鸦与麻雀》()赵丹,吴茵,孙道临
而在《乌鸦与麻雀》中,孙道临的合作伙伴们,也都是当时的当红明星。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并非孙道临,而是导演郑君里(-)、赵丹(-)、上官云珠(-)、吴茵等等。
孙道临()影片《乌鸦与麻雀》中的影像
解放后,孙道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第一次穿上人民服装,唱起了《解放区晴空万里》。
他以前对革命社会和进步社会的憧憬比较模糊,但是现在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楚了,他感到无比的激动。
孙道临影片《民主青年进行曲》中的影像
年,他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民主青年进行曲》的拍摄工作。
年,他出演了《渡江侦察记》()中的勇敢机智的连长李春林。这是他的成名之作。
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孙道临的影像
之后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孙道临扮演的是共产党地头报员李侠的英雄形象,陪伴着他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红色”童年。
孙道临(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随后,孙道临又成功地塑造了《不夜城》()、《家》()、《革命家庭》()、《早春二月》()、《李四光》()等影片,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张伯韩、忠厚老实、感情矛盾的大哥觉新、江梅清对革命忠心耿耿、肖涧秋青年知识分子、科学家李四光等人物形象。
电影《不夜城》中孙道临的影像
《燕京大学哲学》
孙道临如何走上艺术人生之路?其实,他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学哲学的。因此,他既具有演员的激情,又具有哲学家的冷静。
他娴熟的表演技巧、圆润的声调、大方的风度、潇洒的风度,全靠刻苦的自学、锻炼。以及长期生活的磨练和艺术实践。
孙道临少年时代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孙道临生于北京。在北京崇德小学读书的时候,他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除了春天放风筝的时候,他常常喜欢独自登高远眺。
夕阳西下,紫禁城金碧辉煌,薄雾缭绕,景色迷人而深邃。他常常流连于美景之中,陶冶了他那内向的性格。
年,孙道临在北平的花园读书
在旧中国苦难的北平,到处都是乞讨的乞丐、车夫、街头卖艺者……这些都深深地印在了孙道临的脑海里。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根本没想过要从事艺术。相反,受父亲父亲的影响,他学着绕线圈、做矿石收音机、抄写目录和做家务。
这使他从小养成了一丝不苟、一丝不苟的作风。
一九八八年,孙道临在燕京大学一年级留影
父亲非常希望他去学工程学,以便将来有一技之长。但孙道临在青年时代对社会、人生、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年,孙道临17岁,进入燕京大学攻读哲学。
进入大学之后,孙道临就开始埋头苦读,喜欢一个人在校园里闲逛。这些中外哲学著作使他对社会、人生有了的思考更加。
一九三九年,孙道临于燕京大学留影,当时已是哲学系二年级学生
他还喜欢写诗,《风的预感》,《独往》,《春雁之群》,《光与剑》,虽然有些孤独仿徨的情绪,却反映出他对光明的强烈渴望。
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他遇到了黄宗江。热爱文学艺术的黄宗江性格开朗、热情,对现实的斗争更加敏感。他们和其他三个同学组成了燕京剧社,出版刊物,演出话剧。
孙道临少年时代
孙道临首次登上舞台,参加话剧《窗外》。这次演出让孙道临兴奋不已,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北平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日益恶化,孙道临被迫退学。
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一个刚刚踏上艺术之路的热血青年,在年的灾难中,在旧的中国变成了一个放羊的孩子。
打羽毛球的是孙道临
为了生活,他在北平交道口附近的一座大院里修起了羊圈,养了一打羊。他每天都在忙着喂羊、挤奶、送牛奶。
这一时期的艰苦生活和劳动,使孙道临的潇洒性格多了几分朴实,也使他在送牛奶的过程中,接触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也为他以后在戏剧、电影中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下了基础。
孙道临20世纪四十年代
其实,这位衣衫褴褛的羊倌,并没有放弃读书,他常常在工作之余,焚灯夜读,贪婪地阅读各种哲学、文艺类书籍,仍然写诗、散文、外语、翻译英文小说、改编剧本、练习声乐。
他的兴趣广泛,使他在这个时期的劳动生活格外充实。
电影《大团圆》中孙道临的影像
不久,应朋友之邀,孙道临加入专业剧团。年至年间,曾在上海上海国华剧团,北京南北剧社,北平艺术馆演出过许多话剧。
孙道临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年根据英文版的英国小说《咆哮山庄》改编成话剧《魂归离恨天》,由当时的国华剧社演出。
电影《大团圆》中孙道临与蓝马的影像()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近4年的舞台实践,孙道临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但是他仍然不习惯这样的“卖艺生涯”。
当他得知燕京大学复课的消息后,他决定回到燕大,完成自己的哲学系。经济困难的时候,他半工半读,帮助学校看管图书馆,努力读书。
电影《大团圆》中孙道临的影像
这一次,他选修美学与文学,系统地阅读莎士比业的作品,并对亚里士多德《艺术创造论》(即《诗学》)进行了翻译。
年,他又在北京南北剧社上演了以美国剧作《初霜与老式花边》为基础的《疯狂奇谭》。此外,他还对美国剧作《死路》进行了改编。
电影《大团圆》中孙道临的影像
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恰巧黄宗江回国后,受邀参加黄宗江自导自演的话剧《大团圆》。
后来,他又应金山创办的清华电影公司的邀请,孙道临变卖家产,到上海参加电影的拍摄。从此那,他踏入了电影圈,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身穿军装的孙道临在天安门前合影
孙道临是上影的年轻演员,他和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一起敲锣打鼓扭秧歌,迎接解放军进城。
后来随文艺考察团参观山东老区,聆听拥军模范、战斗英雄的故事。
一九五二年冬,孙道临坐在后排,范正刚坐在后排,冯喆坐在后排。
一九五二年参加上海市“五反专责小组”.同年年底,他和冯喆、铁牛、铁牛一起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同吃同住、同战斗。
革命根据地人民的优良传统、英雄事迹、现实斗争的严酷考验、 战士崇高的思想和牺牲精神,深深地震撼了孙道临,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孙道临的影像
他从朝鲜战场归来,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饰演侦察连长李春林。
这是他第一次操练兵法,心里没底。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深入侦察部队,体验生活。
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孙道临的影像
在与战士们一起吃饭、住、训练的日子里,他除了认真探索革命战士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和千练的战斗风格,每天三刻钟的行军,以军人的姿态出现,努力拉近与自己的角色之间的距离。
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孙道临的影像
在军事顾问的帮助下,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把侦察英雄李连长的形象塑造成了银幕上的英雄。
孙道临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说,《渡江侦察记》里的李连长,是我创作生涯中的转折点。
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孙道临的影像
的确,在《渡江侦察记》拍摄前,孙道临在一般观众和戏剧、电影同行的眼中,只会演知识分子,尤其是那种洋气十足的小知识分子。但是自从他成功塑造李连长形象后,人们对他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年,《渡江侦察记》被要求重拍,李春林连长自然就换了一个人。但是观众们依然怀念孙道临扮演的那个“李连长”。
孙道临(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此后,他戏路贯通,演兵不断,《南征北战》中的我军军官(),《南岛风云》中的游击队长(),《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红色的种子》中的政委(),江梅清……孙道临无意间在银幕上上演了一出“兵系列”。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孙道临与王心刚的影像
孙道临的表演艺术风格比较内敛,常常以少胜多,恰到好处,总是适可而止。
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他的主要创作精力集中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心灵美等方面。
尤其是《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饰演李侠时,那句“同志们,再见吧,我想你们了。”成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
孙道临(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拍摄《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过程中,孙道临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发电报的技巧,因此,王苹导演(-)就能拍到他的手部特写。
在被敌人拷问的时候,她主动要求体验一下“老虎凳”的滋味,第三块砖头砸下来的时候,青筋暴起,大汗淋漓,差点晕过去,王苹连忙叫停。
孙道临(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世界电影史上,还从来没有人为了演戏而亲自体验过老虎凳。
为了表现人物的典型性,孙道临故意把李侠这个经常出入上海十里洋场的人,表现出一种军人的风范,展现了地下工作者的“假中见真”。也正是因为李侠这个英雄,才让所有人都记住了孙道临。
电影《不夜城》中孙道临的影像
孙道临在音乐、诗歌朗诵、电影翻译方面也颇有造诣。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男高音,而且还擅长拉小提琴和钢琴。
他对外国文学很熟悉,嗓音也很优美,因此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声优。他在《王子复仇记Hamlet》()中为哈姆雷特配音,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使观众印象深刻。
电影《家》中孙道临的影像
那个时候,配音演员都是用翻译过的剧本来配音,但孙道临不一样,他必须先看原版。
他给出的理由是,配音剧本跟文学翻译不同,需要考虑每句话的字数、口型是开口还是闭口,还要考虑节奏。当孙道临配完音的时候,整个人都僵住了。
电影《革命家庭》中孙道临与于蓝的影像
此外,他还为捷尔任斯基配音《列宁在一九一八Ленинвгоду》()中的茹可夫配音,《无罪的人Безвинывиноватые》《无罪的人Безвинывиноватые》()中的儿子,《白痴Идиот》()中的梅斯金公爵,等等,声调各不相同,把人物的风度、风度和典型的性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革命家庭》中孙道临与于蓝的影像
由孙道临配音的影片,让观众对外国电影人物及作品的思想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虽然他是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擅长朗诵和解说电影,但是他有个习惯,那就是随身带着字典,遇到发音不准的单词,就认真查字典,练习标准的普通话发音。
他认真工作的态度深深打动了许多同行。
孙道临与谢芳电影《早春二月》()剧照
一九八八年,孙道临赴旧金山参加中美戏剧交流;美国艺术剧院排演《马可·百万》全套英语版,并邀请孙道临扮演中国元朝皇帝忽必烈。
排戏只有一个月,孙道临的戏份很多,背完整部剧的英语台词后,还要跟美国同行讨论角色、表演、情感、语气等等。
但孙道临圆满地完成了35场演出,满载着来自美国同行的赞誉。
作者:孙道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07
-年,孙道临与妻子王文娟喜结良缘,两人结为一段佳话,《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与《红楼梦》中“林妹妹”的婚事,几乎全中国观众都知道。
此后,两位艺术家携手走过40多年风风雨雨,却始终低调地处理着二人世界的生活,甚至孙道临在《走进阳光》一书中,只字未提他们的婚事。
孙道临与王文娟的结婚照
那时候,孙道临和王文娟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那时候,孙道临已经快四十岁了,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人。
那时候,孙道临有空就去看王文娟的越剧,王文娟喜欢看孙道临的电影,黄宗江也注意到了他们的一举一动。
孙道临与王文娟年9月在庐山
有一回,孙道临直截了当地去找黄宗江、黄宗英(一九二五年)姐弟俩:“哎,我要结婚了,请你帮我找个对象。”
黄宗江一脸喜色,道:“现在只剩下王文娟一个人了,不知道你对她有什么看法,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帮你做媒。”
另一个热心的人也注意到了孙道临的心事,那就是张瑞芳,孙道临的同事。
王文娟与孙道临
在几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年初,这对年长的男女终于幸福地结婚了。那年,孙道临三十九岁,王文娟三十五岁。
婚后,女儿孙庆原的出世,使这对艺术夫妻更加恩爱,更加珍惜生命。
年一家三口合照
后来,孙庆原回忆起他父母的过去,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父亲知道他的工资比毛主席还高,就主动向上级申请减薪;妈妈从军回来后,就把所有的工资都上交了。”
当孙道临因主演《早春二月》而饱受诟病,王文娟因拍《红楼梦》而被冠以才子佳人之名时,两人又携手共渡。
孙道临与王文娟20世纪80年代合照
年,孙道临亲自投拍了10集越剧电视电影《孟丽君》给王文娟。
王文娟由衷地感谢丈夫帮自己圆了这个梦:“道临一开始很纳闷,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孟丽君,我就把原稿给他看,尽量说服他。”
这是他们共同艺术的结晶,也是他们“白首偕老”的誓言。
越剧电视电影《孟丽君》(年),孙道临与王文娟交谈
年,年逾古稀的孙道临又为越剧《早春二月》担任艺术顾问。
自那以后,孙道临的健康每况愈下。年,孙道临82岁高龄,在话剧《家》中饰演“高老太爷”。
剧中有很多台词,当时孙道临已经记不清了,但他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直到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这是他 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年,孙道临打赢了侵权案的官司之后,三叉神经病一直卧床不起。他 的记忆,就是妻子王文娟,甚至连上影的领导来看他,他都不记得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