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市场 >> 正文 >> 正文

歧路灯小说记载着描述演出活动的最早,

来源:演出 时间:2022/9/2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4412824337192796&wfr=spider&for=pc

家班、江湖班的演出和连台本戏根据《歧路灯》小说提供的情况,当时戏班有两种形式:一是官僚、豪绅蓄养的家班,一是冲州撞府作流动演出的民间职业戏班,即俗称的江湖班子,江湖班的大量出现和它们的活动方式,是这一时期特别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家班形式来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末杨梓蓄养的家班,到了明代便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小说提供的情况,说明当时蓄养家班的风气依然很盛行,上自王府、相府,下至地方的“大乡绅”,“得时衙役”都能蓄养家班。

和明代一样,家班不作营业演出,它纯属封建统治阶级大小官僚、地主豪绅骄奢淫逸的娱乐工具,常常以堂戏的形式,用于喜庆宴会。《歧路灯》小说多出描绘了家班的演出活动,如第七十八回、第七十九回、描写盛希乔以家班为谭绍闻的母亲和儿子办“寿仪和弥月之喜”,在谭宅演唱堂戏的情形,无论是夜戏“直闹的丽谯四鼓,方才灯烬响歇“,还是昼戏“日色傍午,煞住锣鼓”,大都是以戏肴酒的。家班一般都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它的命运往往和家班主人的荣枯沉浮相联系。家班的演员却永远逃不脱悲惨的命运,往往由于年老色衰而被淘汰。

《歧路灯》小说第二十一回描述在大王庙演出《二下邗州》的“秀春老班子”。原来便是“按察司皂头张春山供的家班,因为演员年岁大了,被迫“投奔粮食坊一个经济吴成名”,沦为“乡里外火供着的民间职业戏班”了。这个戏班在乡里小村庄,赶迎神赛社,挣饭吃也没好饭。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提供的民间职业戏班的情况。民间职业戏班,剧种无定,如第九十五回门上堂官历数的“驻省的几个苏昆班子,福庆班、玉绣班、庆和班、萃锦班”,和那些地方戏戏班。第二十一回提到的苏昆有个班子叫霓裳班,以及第七十八回谭绍闻的邻里冯健和姚杏庵为谭宅办“寿仪”和“弥目之喜”。

提的“又想起一个民间戏班叫梆罗卷”,都属于民间职业戏班,可见这时作流动演出的民间职业戏班十分盛行,这种现象是和地方戏曲的繁盛情况相一致的。这种民间职业戏班的生活很不稳定。康熙、雍正年间,北京已有专供演戏的“四大名园”(太平园、四宜园、查家楼、月明楼)。小说证实,这在全国并不是普遍的现象,当时像祥符这样省会的所在地,还没有酒楼、茶园、戏馆一类专供戏曲演出的场所。民间职业戏班全靠两种演出方式维系他们的生活,一种方式是承应堂戏,小说第九十五回正面地铺述了民间职业戏班承应堂戏的演出。

另一种演出方式是庙台演出。自从戏曲形成以来,民间戏曲演出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庙台演出。大量史实告诉我们,凡是戏剧兴盛的地方,庙台必多;也可以反过来说,庙台多的地方戏曲亦必定是很兴盛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情况,庙台演戏是群众戏剧活动的主要形式。小说第二十一回、第四十八回、第六十三回都提到了庙台演戏。比如第四十八回,写的是夏逢若为谭绍闻“拉皮条”。对庙院在戏曲演出活动方面所起的作用,我们要作出应有的评价,而且应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估价它在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地位。

民间职业戏班,由于物质条件和艺术条件的不同,它们的社会地位相差十分悬殊。小说不仅限于描写祥符地区的演出活动,还描述了京城的演戏盛况。第十回描写宋云岫请娄潜斋、谭孝移去同乐楼观看“江西相府班子”演出的《全本西游记》。当时剧场的设施、习俗,演出规制等许多重要情况:一、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北京专供演戏的茶楼、酒馆中,并不见“同乐楼”的记载,小说并非记叙实事。但它的确是一个专供演戏的所在,可以说它是同类戏园,见于记载描述演出活动的最早、最为详尽的史料。这个戏园的设置有楼,上和楼下两个部分,又有官座(即后来的包厢)和散座的区别。

官座是设在楼上的,仍然保存着茶园的规制。二、这个《全本西游记》没有说明是用什么剧种演出的,女儿国国王念引子,拟为昆曲,但提到是江西相府班子,也并不排除是弋阳腔。三、这个《全本西游记》似乎与《异平宝筏》并不相属,从真马上台和“八戒临盆”,以及“倾出三个小狗儿”等关目看,可以把它看作是连台本戏。这大约是正面描述连合本戏的最早的记载了。四、对当时演出《西游记》的化装、服饰、砌末、场面调度,为我们提供细致、真切的记载。这对于研究当代的戏曲舞台美术,同样是很可珍贵的材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