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市场 >> 正文 >> 正文

作为伴随媒介的广播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来源:演出 时间:2022/12/4
治白癜风海口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5.html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耳朵经济”的生力军广播剧   是一门“脑补的艺术”   虽然在盈利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   存在一些问题,但它的未来仍被看好

“光合积木”配音工作室录音间。摄影/本刊记者仇广宇

广播剧:“耳朵经济”的可能性

本刊记者/仇广宇

发于.5.24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如果说短视频是这个时代最显眼的社交媒介,那么听广播剧就成为了当下年轻人更隐秘的个人兴趣。无论仙侠还是耽美,无论莎士比亚还是网络小说,细致的音效和配音演员充沛的情感表现,都能让人们感受到与文字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与刷视频不同,广播剧是一种伴随媒介,它只需要听,在通勤路上,在做家务的同时,不需要死死盯住屏幕,成为了这个视频时代的一次小小喘息。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8亿元,同比增长55.1%,中国网络音频用户逐年上升,年规模已经达到4.9亿。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耳朵经济”的生力军广播剧在盈利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的未来仍被看好。

既传统又现代的“脑补艺术”

广播剧在英文中叫RadioDrama,公认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美地区,在公共电台播放。在中国,第一部广播剧是年1月由上海亚美广播公司制作的抗日剧《恐怖的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广播剧是年2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的《一万块夹板》。此后,广播剧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打开收音机“听匣子”时的消遣。

生于年的“光合积木”工作室创始人、著名配音演员姜广涛就经历过传统广播剧的时期。他拥有一把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熟悉的“帅哥嗓音”,比如《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小鱼儿与花无缺》的小鱼儿,《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慕容云海,《宫锁心玉》的八阿哥……都是他的声音。

高中毕业后,姜广涛考进长春电影制片厂做配音演员,后来译制片减少,他便更专注于影视剧的配音。他在20世纪90年代曾为电台录制过广播剧,起初他觉得“挺好玩”,因为广播剧可以不用像配影视剧那样对口型,有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十几年后,通过同行和网友的介绍,他和广播剧“再续前缘”。

广播剧是一门“脑补”的艺术,因为声音塑造出的情境会大大拓展人们想象的空间。“‘脑补’出的东西永远是更加没有局限,它是无垠的。由于每个人的自身经历不同,当下听音频时的心绪、遭遇、情境可能都会造成一些变形,但变形是我们追求的。”姜广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用声音传达出画面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表演者除了要有良好音色,更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锻炼,需要高超的声音演技作为支撑。被网友爱称为“边大”的知名演员边江,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配音专业,配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夜华、《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等角色。在边江工作室,制作广播剧的首要环节是剧本围读,让演员全方位了解剧情后再开始琢磨如何演出。一集广播剧的时长通常为20多分钟,有经验的演员一天就能演出5到7集,但录音的时间并不能这样简单计算。边江说,他们有一次为了一集20分钟的剧集配了7天,得想办法要演员一点点进入状态,“找到角色的感觉”才能往下继续。

除了角色的台词,为了真实,他们通常还得模拟角色在剧中的状态,角色吃东西、溺水,他们也得跟着吃、跟着呛水,角色哭,他们也得真哭。即便听众看不见,他们对于细节也不能含糊,因为听觉有时更严苛。对情绪的捕捉更是随时发生。边江工作室的配音演员、导演文靖渊笑称,有一次,平日温和的他做了个噩梦,梦见自己要拿刀杀人,他把这个事当笑话讲给同事听,同事的第一反应是让他“赶紧记住这样的感觉情绪”,以后好运用到戏里。

许多广播剧演员也身兼广播剧导演的职务,做声音导演要有在脑海里形成声音画面的能力,用边江的话说,要能让人看到脑海里所构建的画面,“既视感”是他们做导演时所追求的目标。“说起来都会起鸡皮疙瘩,我们能让他们从声音里看到画面。”在配音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氛围感,他们有时会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把除配音之外的氛围声、动效等一起做好拿出来。

虽然和音乐制作、影视剧制作有相近之处,但广播剧的内容源自文学改编,从文字到声音的切换也需要思维转换,尤其需要编剧具有“文本转换”的能力。微声文化创始人李硕的公司从事音乐版权和影视声音后期制作,公司拥有自己的录音师和编导人员。年上线的《莎士比亚精选有声剧》就是他第一次尝试有声舞台剧的形式。这种经典风格的广播剧和英国BBC的精品广播剧有些类似,剧中含有大量戏剧化的台词和表演,听起来仿佛正在收听话剧舞台上的一出剧目。

李硕曾经花半年时间和编剧一起打磨《莎士比亚精选有声剧》剧本。他举例说,想要介绍角色的身份,文学、剧本可以直接使用文字,话剧可以用穿着打扮来让观众看见,但是声音演出不能“直愣愣”地把旁白讲出来了事。他觉得一个好的有声作品一定是“旁白越少越好”,需要采取别的方式,比如用其他的声音或者角色的口癖(根据性格形成的特殊的语言习惯),让听众感受到这个人是谁。此外,不同的角色也需要设计不同的音色,《莎士比亚精选有声剧》最多的一场戏中有10个角色,还有戏中戏,如果没有细致的区分,听众是无法弄清楚“谁是谁”的。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广播剧至今仍是相当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BBCRadio4)曾制作过大量的广受欢迎的广播剧,包括文学名著改编的《指环王》《傲慢与偏见》等。近年来,广播剧的播放量在BBC有所减少,但自年开播的长篇肥皂剧《弓箭手》至今已经播出了超过集,并且还在持续播出。而这些广播剧的存在,也使大量喜爱表演和文学创作的演员、编剧获得了抒发才华的平台。

“网配”到“商配”

21世纪,互联网浪潮来临时,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式微,广播剧也开始发生变化,它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中就毫不违和地与互联网发生了关联,逐渐又变成了一门可以盈利的文化产业。

在中国,从传统的没落艺术到互联网新生的关键一步,是由一群喜爱耽美文化和二次元内容的青少年群体贡献的,他们以社团的方式聚集在论坛上,通过翻译日语内容或自行原创等方式制作自己喜爱的广播剧,并为其配上翻唱音乐、播讲花絮等丰富的内容。年,“E时代论坛”的广播剧小组制作了国内第一部中文网络广播剧《当心看车》,年前后,声创联盟、晋江文学城的“优声由色”板块等广播剧社团开始发布自制广播剧,其中包括根据日语广播剧翻译过来的内容,也包括一些原创。这些社团组被统称为“网配剧”群体,其中中文广播剧的团体又形成了“中抓圈”(中即“中文”,“抓”即Drama的谐音)。

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业余配音爱好者慢慢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职业化,比如“声工厂”的创始人阿杰(原名张杰)就是从“网配”爱好者变成影视、动漫和商配广播剧职业演员的。

没有经历过二次元时代,一开始不太读网络小说的姜广涛也开始了解这些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并尝试配了一些“网配剧”,比如现在还能在网络上找到的《魂》。后来这样的工作邀约越来越多,“老戏骨”姜广涛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越玩越“开”。年,姜广涛领衔的“光合积木”工作室成立,年边江工作室和“声工厂”成立,当时这些工作室所接的业务大多数还是传统的配音,只是业务横跨影视、音乐制作、广播剧配音、动漫配音等多个领域。而正是这些在不同领域的尝试,让这些领域之间的“壁”不断被打破。

年至年,蜻蜓FM、喜马拉雅、荔枝FM等播客App陆续上线,年,以糖蒜广播为代表的千万收听级别的民间播客诞生,再加上有声书、直播等相近领域的发展,数年时间内国内的“声音产业”已经具备雏形。广播剧也迎来了发展机会。年,昵称“M站”的猫耳FM成立,旗下包含二次元音频、有声漫画、广播剧和直播等业务板块,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广播剧业务。

“网配剧”通常是纯靠网友爱好生产内容,其作品累积的流量也是真实的,一开始,猫耳FM的平台上就放置了大量免费的“网配剧”,这些剧集牢牢抓住了“网配剧”和“中抓圈”多年积累下的广播剧粉丝群体。而此前配音演员们的跨圈与粉丝的引流,也为猫耳FM发展“商配”广播剧奠定了基础。

“商配”广播剧多数是由公司出品,以营利为目的,通过购买小说IP版权,邀请知名工作室配音演员进行改编演出,并以音频内容直接向听众收费的广播剧。年1月,“声工厂”将晋江知名作者Priest的作品《杀破狼》改编成“商配”广播剧,在猫耳FM播出,第一季的购买价格为19.9元,迄今为止播放量超过万,成为“商配”广播剧相对成功的案例。这样的剧目自带大IP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