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之策:从海外全面回撤重启内地市场
创作新剧、启动国内巡演、开拓更多市场
四川在线记者吴晓铃吴梦琳
8月13日,德阳市杂技团的原创杂技剧《极限三国》,在达州顺利通过了省艺术基金项目的答辩。9月,这部融合了跳板、飞人、散打、剑术等精彩杂技的节目将投入排练,预计今年12月在成都锦里驻场演出。
德阳市杂技团,专注杂技和马戏数十年,备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尤其近年在柬埔寨暹粒省打造的大型史诗舞台剧《吴哥王朝》,更被誉为四川文化走出去的样本。然而疫情之下,文旅企业受到了最严重的冲击。在迄今《吴哥王朝》仍然停演的背景下,德阳市杂技团将战线全面回缩到国内。周小衡说,“我们现在的思路就是响应经济内循环,争取在国内的文旅市场多出花样、做出品质,让企业慢慢‘回血’。”
困境:
停演半年损失上千万
作为一家民营演出企业,德阳市杂技团近年最大的手笔,莫过于在柬埔寨打造《吴哥王朝》。年,周小衡看到在暹粒做旅游演出的机会,引来资本,在年投入2.3亿元,打造了《吴哥王朝》项目。自年12月开始,《吴哥王朝》在暹粒开演,“去年一年吸引了20万人次的观众,营收多万美元,全年纯收入达到了一千多万元人民币。”
尝到了做旅游剧目的甜头,公司开始谋划今年7月在菲律宾薄荷岛打造一个集餐饮、娱乐、游玩为一体的文旅项目;老挝南勃拉邦的娱乐项目也已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正准备施工。疫情一来,所有国内外的项目全部停摆。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在国外。”周小衡说,菲律宾和老挝的项目尚未正式启动,并不占用公司太多资源,但《吴哥王朝》已经骑虎难下,复演遥遥无期。
据介绍,《吴哥王朝》本来坚持演到了今年2月28日,但1月能卖26万美元的演出,到了2月就只卖了5万多美元,演出被迫关闭,迄今仍因当地游客稀少而未能复演。“我们多人的演出班底,现在只保留了40多个当地演员,希望他们在疫情之下能坚持排练。”这批演员,每人只拿元美元的最低工资。尽管如此,周小衡仍贷款了万元人民币用于各种开支。他表示,即使当地旅游复苏,要重新宣传运营《吴哥王朝》,还要继续投入万美元左右。
今年6月,非常担心资金链断裂的周小衡松了一口气。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公司已经恢复了在国内6个景区的驻场演出。杂技团在成都锦里结义楼驻场演出之一的《蜀汉百戏》已经恢复至每天7场。记者14日下午在现场看到,多个座位的剧场观众有50多人,已达去年同期观众的三分之一。周小衡介绍,“如今除云南石林的演出因游客太少还在亏损外,重庆乐活乐都、绵阳狂欢小镇、山西乌金山欢乐谷以及成都的锦里和锦江剧场人气还不错。每个点位,平均每个月可以挣十几万元。从8月开始,整个团的收支终于开始平衡。”
自救:
国内文旅项目做出花样和品质
“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响应中央经济内循环的号召。”周小衡说。杂技团虽然在疫情后面临巨大困境,但主创团队一直没有闲着,“没有演出的空档,正好可以创新剧目和作品。”
今年7月,杂技团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达成初步意向,在明年成都举行大运会期间,推出以三星堆为故事背景的杂技实景演出《飞翔》。《飞翔》原本是德阳市杂技团年为北京奥运会量身打造的主题杂技剧,曾被当时的文化部选为奥运会指定观看剧目,年评为首届中国十大最具创意文化旅游项目。时隔多年,杂技团打算将《飞翔》进行重新升级打磨,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剧场进行驻场演出。在周小衡看来,如今的游客早已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他们需要身临其境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这台演出融合了四川多种文化资源和舞台表演艺术,跨越了历史长河,将一展四川的历史悠久和多元文化特色。”
更多的项目也正在落地,并且明确面向不同的市场群体。刚刚通过剧本答辩的《极限三国》,定位于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朝圣的三国迷,将各种眼花缭乱的表演融入到三国英雄的主题中。疫情发生后的前几个月,周小衡和副团长刘家平等一直在打磨剧本,“很幸运,答辩一次通过”。
以悬崖村为主题的杂技剧也已完成了创意设计。在周小衡看来,悬崖村的故事非常适合用杂技剧来表现,“在表现学生爬悬崖村梯子的艰险时,杂技的爬天梯、晃梯、空中大飞人、高椅等技巧都可以融入其中。”杂技团正在和相关教育部门洽谈剧目进校园演出事宜,“如果进校园成功,将让孩子们在惊险、精彩的演出中完成一次精神洗礼。”
为了节省演出成本,杂技团还将目光瞄准全息成像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演出。疫情之下,只需要用一场演出全息成像,便可让虚拟的杂技演员和动物上演全国“巡演”。如今,杂技团已和北京、上海的两家公司就此达成了合作。不仅如此,杂技团甚至还谋划和社区合作,利用团队资源做老年人的才艺培训。
“我们现在的目的是千方百计先活下来!”周小衡说,”待疫情结束,更多更大的项目复工,我们期待能够活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