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演出 >> 演出发展 >> 正文 >> 正文

漂流少年演出解说基本原则与灵活使用

来源:演出 时间:2023/12/14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http://pf.39.net/bdfyy/bdfal/

新番《漂流少年》是夏目真悟导演的原创动画,讲的是被困神秘空间的36名同学,在得到超能力的同时,重新构建秩序并寻找逃脱方法的奇幻故事。虽然题材比较奇幻,但演出风格倾向于写实,这期针对“多人对话场景的调度”简单说一下。选取的片段是第1集10:04~11:35,大家可以先去原片看一眼。

多人对话场景有时可以看做是双人、三人对话场景的组合,经常围绕其中的几个中心人物来构建轴线。常见的双人、三人形态如图所示,其中I形态除了“面对面”,还可以“肩并肩”、“背对背”。分析四人及以上的对话场景,可以先从中心人物入手。

这一幕是通过人物依次进入景框来建立起整个对话场景的,这也让叙事变得十分有条理。首先是用猫咪和旋转木马的背景音进行了转场,随后镜头切换至女主角,整个对话正式开始。

随后有角色入框,中心人物的关系初步构建。这个镜头提出了“这是谁的腿?”的疑问,并马上在下一个镜头中做出了解答。以这种“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思路去构建镜头,是很普遍也很有效的。“他在等谁”、“他在看什么”、“声音从哪里来”都是镜头经常提出的问题。

下个镜头切换到远景,上个镜头的问题得到了解答,原来是队长在和女主说话。之后所有人物依次入框,场景建置完成。这里用旋转木马补充了画面的信息量,并将它作为空间参照。

ActionCut,人物的运动从上个镜头延续到了下一个镜头。比如今敏的作品喜欢大量使用这样的分镜指示,强调镜头与镜头之间动作的延续。

此时还没进入四人对话的阶段,只是“面对面”和“肩并肩”的两个I形态。女主与队长的关系轴线,与领带哥和单马尾的运动轴线是平行的。

借由主观视角引入过肩镜头,之后开始在人物之间的正常正反打。以上的镜头都是安置在了轴线的同一侧。

这里用特写和视线引导实现了第一次越轴。越轴的目的明确,为单马尾进入景框做好了铺垫。

随后单马尾进入景框,人物站位由I形态,变成了三人对话的A形态。A形态会设置一个“基本观看区”。基本观看区的选择是因场景和对话顺序而异的,原则上是参考中心人物的关系轴线,选取能看到三个人面部的角度。动画截图也可以视作处在基本观看区。

虽然在这个场景中,队长根本没有参与对话,看做是A和C的I形态也完全说得通。但还是可以拓展一下A形态的镜头选取方法。

当B和C两个角色发生对话,并构建了新的轴线时,原则上会选取与之前的轴线相似角度的机位。这样一来,红色轴线单侧的1号和4号机位,以及蓝色轴线单侧的2号机位,就足以应对整个三人对话场景了,原则上是不需要3号机位的。这里的原则指的是:“要尽量重复使用原来的位置,而不是在建立新的轴线后,不断创造新的位置”。

之后通过插入第三者的方式越轴,由于领带哥台词先于画面出现,所以这样的越轴也并不突然。

越轴之后,用眼部特写作为间隔,重新构建了整个场景,中心人物变成了女主和领带哥,前几个镜头的观看角度如图所示。最后的全景也可以看做是轻微的越轴,使用这样的角度也是为了挡住不必要的角色,体现两者的对立关系。

之后使用了特写的遮挡,场景进行了重新构建,这次三位人物组成了A形态,主要观看位置的选择与上个场景女主一侧的骑轴位置一致,也符合“不创造新位置”的简洁原则。

之后选用了与最初人物入框时相似的镜头角度和构图,并让女主出框代表交涉决裂,多人对话部分也基本结束了。这里用到的还是“重复使用已有镜头”的原则,前后的呼应也留下了给人留下了圆满的印象。

让女主从画面中心走上前来靠近观众,是常见的鼓励观众认同角色的演出行为。夏目真悟能完成这样的构图设计,应该是从最初的场景构建开始就考虑到的。

简单概括一下刚才提到的特点:1、把这段多人对话拆成了数个双人I形态的组合,在发生对话时,利用距离或者遮挡削弱了次要人物的存在感,条理清晰地展示了女主与其他三位人物各自的冲突。2、利用人物的视线,以及其他的常用手法,增强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联系,让对话显得连贯紧凑。3、以旋转木马作为参照物,减少越轴后的空间错乱感。

另外再说一下,出现越轴是很正常的,构图为演出做出让步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影响最终的表现效果,都是不错的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