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王添强老师“幼儿园中的创意戏剧与即兴表演”公益讲座内容,讲座中王老师不仅跟大家探讨了教育戏剧的教学模式,如何用即兴表演这种方式来编排教育戏剧,最后还和大家在现场展示了一个小小的片段如何编排《小房子》。不强调“演出效果”的教育戏剧让孩子们不被“舞台、演技、主角”所局限,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自己、表达自己、超越自己”。而我们说的表演不是成人化的台词、剧本、表演技巧,而是符合孩子本身年龄特点的真实展现,鼓励孩子自由参与、自主表达,让孩子表现出孩子该有的样子。
教育戏剧教学模式
A.戏剧教育模式(LearningaboutDramaapproaches)
B.教育戏剧模式(LearningthroughDramaapproaches)
C.第三者解决问题模式(MantleoftheExpertapproaches)
D.自我成长模式(LearningaboutSelfthroughDramaapproaches)
E.角色情境模式(RoleDramaapproaches)
F.过程戏剧模式(ProcessDramaapproaches)
G.故事教学模式(StoryDramaapproaches)
很多朋友都会疑惑于“戏剧教育模式”与“教育戏剧模式”
在这里王老师告诉大家啦~~
“表演和表演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从来不反对表演,但是那些富含太多技术性的“声、光、电”大舞台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家长与老师都要尽力避免造成孩子活在“主角光环”之下,或者在舞台上产生“主角情怀”而难以走出角色,难以在角色之间相互转换。
教育戏剧只是让孩子在体会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肯定自己、表达自己、超越自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学习过程。
“贵在过程,不在结果”
为了给大家讲述目前儿童剧本普遍存在的问题,王老师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小时候遇到恐怖事情受到惊吓而受伤的故事。真实描绘了一个小孩子在面对现实场景的切身表现。
所以,很多大人与学校以个人喜好甄选学生,或者为了所谓的“演出效果”而让孩子们刻意背诵不符合儿童发展心理阶段的台词。这样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完全没有好处的。
我们要给大家一个公平、公开、自愿投入的机会去参与表演,并且剧本要写实,表现出孩子该有的样子。
教育戏剧教学模式:
以渐进方式,由简单至复杂地传授。
以戏剧活动为主轴,目的是学生的创意与人格成长。每天流程重视准备、呈现、回顾三部分。
有没有表演活动,实际上还是以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所以,当中是否能达成普遍、公平、公开、合乎当地价值感及资源能力,就变得很重要。
表面上是戏剧教育,但与专业演员培训不同,是普及教育的模式。
即兴表演
Improvisation“即兴表演”,原先是「剧场」去发展演员训练,或建构一个演出内容的手法。
通过「戏剧游戏」、「扮演或动作手段」的一些「实时即兴」的互动动作活动,让演员可以找到自己与对手的自觉与洞察,同时通过互动与了解,成就对方,共同建构故事及表演内容。
一起产生、调整及修正一个可观而丰富的表演。
近年,大部分有年轻人参与的「戏剧表演活动」都大量使用「即兴排练」手法。
可以在没有太大压力、以游戏的情绪下进行,成就一出可观、且对参与者达成自我成全与肯定的「教育目标」的表演项目。
《小房子》绘本故事介绍
小房子每天站在山冈上看风景,除了日月星辰和四季的变化,小房子还看到乡村的景物随着挖马路、开商店、盖高楼、通地下铁……而一点一点地改变。结果,小雏菊和苹果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乌烟瘴气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好,小房子的主人的后代发现了小房子,把她又移到了乡下,她又可以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了。
《小房子》绘本即兴表演
进入空间
第1个场景:田园乡村中的小房子
(在“田园牧场”中欢快骑马)
第2个场景:大城市包围的小房子
(即兴表演“地铁闸机”)
(即兴表演“地铁列车”)
建构空间
现场参会朋友相互合作配合,共同表演出绘本中的不同的画面。
(即兴表演“一家三口找到了城市中的小房子”)
唱歌游戏
将儿歌《两只老虎》改编成贴合情境的《小小房子》,带动所有人一同参与演出。
通过情景转换这种方式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由参与演出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