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每到一处旅游,除了看山看水,体验人文风情,还有各类借着高科技的大型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据说这是中国人的独创,我们不得不自豪并赞叹,因为它确实让游客在旅游之中,更加深入了解该地的文化和风情。
以《印象·刘三姐》为开创,大型实景演出在中国各地开花
1、《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开创了山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比较突出的代表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确切地说,它是由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创造出山水实景演出形式,并邀请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形成了中国山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开创。
印象中的广西旅游,在中国西南地区发展比较早,这跟当地旅游宣传功不可没,最突出的有两个标志:一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入选教科书,让一代人在诵读中,向往那一方胜境;第二就是梅帅元和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了。
最早,广西壮族民间传说着歌仙的故事,电影《刘三姐》以此为题材,并取景于桂林山水,片中秀丽的桂林山水、刘三姐形象和动人的山歌迅速风靡中国乃至东南亚,吸引无数游人到来。以梅帅元和张艺谋为首的制作团队,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打造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最卓越的旅游品牌,成为广西旅游的靓丽名片,令人赞叹。
2、如果你觉得离佛很远,看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都会感觉已在修佛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由谭盾提纲艺术总监和音乐原创,梅帅元制作,以易中天、释永信为顾问,黄豆豆编导,可以说,阵容强大,实力空前。
登封市本就是一个佛教文化最为渊源深厚的地方,其中,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和佛教禅宗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剧场所在地,是距登封市西十公里,距少林寺七公里的待仙沟,内也有一座寺庙——安阳宫。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根植于这个深厚的佛教文化土壤,所呈现出的规模、音视觉的震撼是空前的,近三公里面积,演出最高点米,为全世界最大的实景舞台。舞台有禅意,整个舞台处于一片峡谷,潺潺溪流、树、桥等营造的氛围,令人置身禅意中;节目内容有禅意,音画一体,近人的禅武演绎,景观历春夏秋冬,佛乐禅音直指心性;就连观众席也有禅意,席内还放置蒲团,与整个自然景观和谐融为一体……
3、《宋城千古情》,颂千古文化
把典故、传说搬到舞台,既是现实,又感觉穿越到了过去,《宋城千古情》是最典型的代表。它让岳飞、白娘子、许仙、梁山伯、祝英台等等,在人们眼前,仿佛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从良渚文明曙光、宋代岳家军壮烈之战、白蛇和梁祝的神话传说,到龙井茶飘香的采茶女出现,演绎出千古历史,充满江南风情,却又鲜活大气!用先进的声、光、电科技手段和舞台机械,带给观众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
自古江南出才子,江南的文气文风向来令人神往,哪怕是在当今时代,也还是人类诗意的精神归处,游人常要到江南寻觅理想的才子佳人踪迹,而《宋城千古情》满足大家“穿越”经历了一把昨天的才子佳人的故事,这是酣畅淋漓的满足。
遍地开花的大型实景演出,是繁荣还是衰落?有何利弊
1、各地蜂拥打造大型实景演出,是否过度复制?
然而,除了上述经典的大型实景演出,除了当地旅游相关部门看到了盈收,尝到了甜头之外,许多地方,也纷纷结合自己当地的历史文化,打造实景演出,目前全国已有个以上的实景旅游演出项目。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在这之中不乏一些盲目的开发者、复制者。
模式是可以运用,但是内容却是需要创意的,但是有些地方,为了盈收而盈收,内容同质化,流程同质化,有过度抄袭复制的嫌疑。
再加上现在游客游历经验丰富,大多已观看过其他地方的大型实景演出,在游客心中自然有对比,而且许多地方,都出奇价格偏高,有些演出,很多游客看完往往觉得不值。
2、《印象·刘三姐》破产,是否预示大型实景演出已导致审美疲劳,走向衰落
《印象·刘三姐》最终还是走下神坛,应该说,跟各地都纷纷效仿打造实景演出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随着遍地开花的实景演出,从一定程度来说,游人还是审美疲劳的,尤其是内容不够有创意的话,最终是慢慢导致创收惨淡。
运营《印象·刘三姐》的广维文华公司早已被掏空,只好于年8月15日向广西高院申请破产,而当时已负债累计近15亿元。广西高院为保护“印象·刘三姐”这张广西旅游的名片,决定通过破产重整的方式拯救企业,最终《印象·刘三姐》,虽然目前仍继续演出和经营,但显然已今不如昔。
除了《印象·刘三姐》,其他的大型演出是否逃脱得了这样的命运呢,据了解,像印象刘三姐有政府兜底还在盈利的旅游IP已为数不多,全国80%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处于亏损状态,11%的项目勉强收支平衡,仅有9%盈利。
多个实景演出长期亏损的原因:缺少创意,过度依赖门票,仅为商演而商演。
相关权威人士表示,大多数项目仅为商演而商演,套路基本一致:其一,大力宣传巨额投资、知名导演、专业制作团队;其二,大都有“门票依赖症”,门票是唯一创收渠道;其三,门票越来越高,而内容越来越单薄,越来越程式化,甚至过度复制搬运。
出路在哪里?根本的出路,就应当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无为才有为,舍弃一些商业化,进一步主题化,呈现最精髓的文化内涵,同时多渠道创收模式,甩掉单一的“门票依赖症”,才能在纯市场化环境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并形成品牌和产业链。
所以,旅游+科技,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凡事有双刃剑,把握好利弊,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科技促进旅游发展的作用,在新的时代环境中走得更长远。
我是说旅解游(说游君),与您分享旅游美景,所见所闻,更多旅游资讯、旅游美景、更多绚烂民俗、奇闻轶事,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44.html